湍流模型(4)_两方程模型
标签:
杂谈 |
k-ε模型
http://s3/middle/6566a595ga7ca3d503562&690
由量纲分析
于是:
湍流动能方程为:
http://s13/middle/6566a595ga7ca9b96d7ac&690
右边第一项:由脉动速度和脉动压强引起的湍流动能的输运。
右边第二项:分子运动引起的湍流动能的输运。
右边第三项:脉动流场的应变率克服粘性应力所做的功。
右边第四项:平均流场应变率克服湍流应力所做的功,将平均流的能量转换为产生湍流运动的能量。这也就是产生湍流应力的机理。
高阶关联项与平均量之间的关系是:
(1)湍流量的扩散遵循局部梯度原则,即只与该物理量当地的梯度大小成正比:
http://s3/middle/6566a595g772dddafd352&690
(2)
http://s11/middle/6566a595ga7caad2ac68a&690
(3)生产项P
http://s3/middle/6566a595ga7cac78beef2&690
最后得到的k方程写成:
http://s7/middle/6566a595ga7cadd56e276&690
ε的方程为:
http://s8/middle/6566a595ga7caf16bc247&690
上面方程每一项都需要模型化,与k方程相比更复杂。经过以下模型化原则:
(1)
(2) 未知有量纲标量用http://s4/middle/6566a595ga7cb20ae4d13&690表示。
(3) 生成项未知张量由k方程生成项类比确定
得到耗散项ε的方程为:
http://s7/middle/6566a595ga7cb2657a826&690
模型中常数为:
http://s3/middle/6566a595ga7cb2fd38182&690
至此,六个未知因变量Ui,P,k,ε,有六个方程中,方程终于封闭了:
http://s3/middle/6566a595ga7cb5d894092&690
这就是传说中的标准k-ε模型,它需要求解湍动能及其耗散率方程。湍动能输运方程是通过精确的方程推导得到,但耗散率方程是通过物理推理,数学上模拟相似原形方程得到的。该模型假设流动为完全湍流,分子粘性的影响可以忽略。因此,标准k-ε模型只适合完全湍流的流动过程模拟。
总结一下它的特性:
(1)可用于边界层型流动和分离流
(2)近壁需修正或在计算边界上用壁函数(半经验公式)作边界条件
http://s9/middle/6566a595ga7cb6ff285a8&690
(3)属于涡粘模型
(4)ε方程模化不确定因素多,可靠性差
(5)模型常数通用性差
(6)不能模拟强各向异性流(如矩形槽道中的二次流)
(7)不能计入涡量的影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