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墨人物画教学随笔 (3)

(2011-07-10 18:14:01)
标签:

水墨

人物

教学

笔墨

传统

分类: 晏阳·文

 

 

 

 

 

中国画笔墨的演进、发展用了上千年,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专论起来有许多东西可讲。

毛笔、水墨、宣纸,单从技术层面说,没个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功夫,不去认认真真地练一练书法、踏踏实实地临些前人的画作,摆弄起来绝不会太听使唤的。但凡有所成就的水墨画家,无不在笔墨技法上造诣深厚,有着自己独到的功力。

 

 

 

另一面的问题是,笔墨远不是一切。人物画由于表现内容的特殊性,其自身的艺术规律也就显而易见。随着人物造型功力被推到焦点,画家抓取形象特征的敏锐,捕捉人物性格、气质的果断以及探索人物精神世界的睿智也便天然地成为了评判的首要标准。追索笔墨的文化渊源,确立笔墨独立的审美价值,探索个性化的笔墨语言,注重笔墨技巧的锤炼是积极和有意义的,然而语言毕竟只是语言,将其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就难免虚悬,于艺术无益甚至有害,“人们一厢情愿地给‘笔墨’注入了几乎无所不包的内容:生命、宇宙、道、气等等,等等。但是,事物有它自己的规定性,超出了这个极限,就不免带有些许江湖气。在人物画中,艺术形象的思想容量和笔墨的思想容量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刘国辉《与研究生的一次谈话》)。

 

 

 

 

 

 

 

http://s6/small/656659cdha6fe408e1d7a&690(3)" TITLE="水墨人物画教学随笔 (3)"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