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 四班级文化简介

(2018-01-03 16:31:18)
标签:

教育

文化

学习

分类: 教育随笔(20)

四班级文化简介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

你们好!欢迎来到我们四(4)班,笃志班来参观。我叫王小优,我叫张子瑜,我叫孔曹伊阳,我叫薛凯心,现在由我们四人来给各位介绍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情况。

欢迎你们来到我们学校进行参观,首先我要介绍的是我们班级的

班风:笃志勤学  自强不息

班训:好学不倦  博学多思。这两个板块是学校统一制定的《中小学生守则》,乘儒雅之风,做少年君子,这些要求规范了我们的言行,让我们变得更加文明礼貌。这是我们四年级的少年君子主题:诚实守信。这是我们同学写的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同学们学习之后对自身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下面请走进我们的教室,有张子瑜同学为你们介绍。

张子瑜:我们班是一个健康、活泼、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大家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把我们的教室变成了学习、成长的乐园。

请看,这是我们班级的班务栏:里面张贴的是课程表、时间表、小组评价表等,我们都是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上课。

请看,这一幅幅的图文并茂的作品很漂亮吧,我们班有不少爱观察爱写作的同学,他们会经常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也许我们的写作的水平还不是很高,但是,这里是藏龙卧虎的的地方,未来的作家可能就在这片沃土里!

这边“小荷初露”展示的是班级六一节活动时,班级艺术之星的剪影,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陶冶了情操、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度过了一个值得回忆的六一儿童节。

张子瑜:大家请看,橱柜上是我们的“绿化角”,上面放着我们为班级捐献的吊兰、幸福树、肉肉植物等植物,同学们还为这些绿色的植物写了介绍卡片,无形中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认识观察自然、亲近自然的机会,还美化了我们的环境。

再看班级荣誉,这是我班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同学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

再往这边看,这是“我是君子”,展示栏。上面贴满了同学们在“学雷锋日”的劳动照片。它不仅可以提醒和激励着同学们要好好表现,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还可以向他人学习互相激励,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薛凯心:最后面的黑板报,是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大家通过绘画和文字表达了同学们对十九大期待,以及对祖国日益强大的自豪感。

这边是班级小组竞赛栏是老师根据同学们每周的行为表现记录表来发笑脸的,这提醒同学们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进取积极向上。

这是我们的图书角。我们把自己最喜爱的书拿来放在这里,与他人进行互换阅读,从而达到资源共享。每天午读课,我们都会挑选自己喜欢的书在座位上“享受阅读,品味书香”。图书角由专人负责管理,她们对图书借阅登记工作可负责了呢!

孔曹依阳:我们四一班的班名是:笃行班。意思是:品行淳厚,学以致用。班风是:团结友爱,乐知善行;班训是:志存高远,勇往直前。班级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在这个团结友爱的大集体中,同学们都愿意为集体增添一份力量,努力使班级变得越来越好。

我们相信将会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一起飞向美好的明天!

(一齐)我们的解说完了,谢谢大家的参观!

 菁莪园

在附小园东南角的景观风光独好,在木质长廊半包围下的平坦草坪上,巍峨矗立着一块假山石,上面铭刻着“菁莪乐育”四个大字,这是孔子弟七十七代嫡长孙,袭封三十二代衍圣公、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德成先生的题词。在长廊的尽头,透过绿树掩映的空隙,可以看到一块红褐色为底衬的牌匾:迎莪园三个浅蓝色的字滋润心扉,悄然无声地告诉所有迷恋这里风景的人:您来到了“菁莪园”。

菁莪是《诗·小雅》中《菁菁者莪》篇名的简称。《诗·小雅.菁菁者莪》中写道:“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后因以菁者莪序》:后因以菁莪指育材。在我校迎百年校庆前夕,孔老先生不顾自已已经88岁高龄,欣然提笔,挥笔写下“菁莪乐育”,这既是孔老先生对附小百年辉煌的赞誉,更是对附小人的期待和勉励。

孔子在这里教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比亦君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亦君子乎-------似乎让我们穿越到了两千多年前孔老先生那因材施教,平易近人的光辉形象,我们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不断学习,孔子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精英!

古朴典雅的菁莪园,是师生闲暇时的好去处,每一位走到这里的师生都会被这里的优雅环境所陶冶,安心宁神,一位在风光独没得菁莪园里,是读书学习的好去处,这里有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课间有学生在此轻声座谈交流的身影。作为学校地标性建筑,这里成为师生和来宾留恋驻足的地方,学生毕业、领导参观、来宾交流,都会在这里留影纪念。

感谢大家的光临,谢谢你们,欢迎您下次再来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