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日女报》2010年8月20日的专访《婚房》

(2010-08-20 17:27:05)
标签:

婚房

何珞

今日女报

杂谈

分类: 媒体报道

有读者反应没装PDF,没法看报纸上的专访,故而把文字版本发到博客。

装了PDF的可以直接看《今日女报》电子版(B07版)http://sinaurl.cn/GvnoL

                               

1.网友评价说“感觉是很贴近生活的小说”,你写这本书是基于现实社会现象吗?

 

写《婚房》是因为自己和身边的朋友结婚时家长最看重的是房子,把房子当成了结婚的必备条件。我就在想,房子对婚姻真的那么重要吗?房子和婚姻有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事实上,有了房子的婚姻并不一定幸福,而租房过日子的也不乏幸福的家庭。我写下《婚房》是希望大家能够正确地认识房子和婚姻的关系,不要因为房子问题影响感情。

 

毕竟,房子只是家的载体,不是家的全部。在我看来,家是一间可以遮风挡雨的房子,一盏永远为你守候的灯光,一个充满烟火气息的厨房,一张摆满爱人亲手做的饭菜的餐桌。

我觉得作为一个家,跟房子相比,更重要的是后面的灯光、厨房、餐桌,这三个词是有温度的。有温度的房子才是家,而温度是靠爱维持的。有爱才有家。

 

2.书写的80后北漂的购房故事,北漂生活本来就不易,要购房就难上加难了,你这样写是因为感同身受吗?

 

是的,北漂很辛苦的,我自己就是80后北漂。我跟男朋友都不是北京人,我们都是大学毕业后就来北京工作了,那时刚参加工作,为了省钱,就在北五环外租了一间民房,房租是很低,一个单间一个月才200元,可每天早上5点半就得起床去赶公交车上班,北京的交通拥堵是出了名的,就算那么早起,还是经常迟到。后来,工作稳定些后,找了个三环边上的房子,那是2005年吧,开始了与别人合租的日子。合租会有很多不便,那时我们俩就开始攒钱了,虽然那时房价还没有开始疯涨,可一套房子下来也得50多万,我们那时也不知道能不能买上北京的房子,但是,心中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攒钱不一定能买上房,但如果不攒钱,那是一定买不上房的。

 

3.中国传统观念里,家长最看重的是房子,把房子当成结婚的必备条件,作为年轻一代又怎样去说服他们“房子和婚姻没有必然联系”了?

 

  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想过怎样去说服家长,我也不奢望家长能接受“房子和婚姻没有必然联系”这样一个观点,我只是很认真地思考过三个问题:1、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2、我要什么样的婚姻?3、谁能给我想要的生活和婚姻?我觉得,既然都到谈婚论嫁了,大家也都是成年人了,大家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应该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有规划。同时,我们也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用事实告诉他们,我们能过得很幸福。

 

4.你认为“房子和婚姻没有必然联系”,那你为什么是先买房后结婚呢?你说“写书是希望大家能正确地认识房子和婚姻的关系”,那什么才是正确的房子和婚姻的关系?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看到网上好多网友说“我们80后的婚姻注定死在房子上。”我觉得这样的观点很偏激。我调查了身边的很多朋友,他们当中,有人是在出租屋里结婚的,但依然过得很幸福;也有买了房才结婚的,但两人感情却越来越淡;更多的情况是,两人买了房,结了婚后依然过得很幸福的。我就是从以上这三种现象得出“房子和婚姻没有必然联系”这样一个观点的。

具体到我个人来说,我为什么要先买房后结婚?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这样来看待,打个比方来说,我想要从北京去上海,我可以选择坐火车或者步行过去。谁都知道坐火车去相对于步行来说要便捷得多,前提是我要有买车票的钱,否则,我就只能步行过去。但无论哪种方式,只要我们坚持,不放弃,我们终究会到达目的地的。同样,我买房,是因为房子有它本身的实用价值,我跟男朋友一直在为买房而攒钱,在恰当的时机,我发现我们能买上房的时候,就买了。我不反对“买房”,我只是反对“房子是婚姻的必需品”这样一个观点。如果两人暂时买不上房,可以先结婚再一起奋斗一套房,不能因为没有房就放弃彼此多年的感情。

 

5.书中女主角决定“结婚证、房产证要两不误,一手抓结婚证,一手抓房产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狠”,现实中面对高房价,工薪一族又如何做到结婚证、房产证要两不误呢?

  

    对于我们工薪一族来说,买房是个“持久战”,既然是“作战”就要有“战友”支持。其实,金钱上的“支持”在“持久战”里还是其次的,最主要的是两人互相鼓励,携手共进。《婚房》里林小洛和程皓就是一对亲密的“战友”,程皓大四时追上大二的林小洛,从校园恋情开始,经历了“黄昏恋”的浪漫、毕业时分的痛苦,两地分居的思念,三年同居的小甜蜜,熬过了七年之痒的审美疲劳,最终“八年抗战”胜利,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俩的爱情是彼此坚持“战斗”下去的动力,他们的奋斗目标一直都是——婚房,给爱一个家。

    要买房,肯定要攒钱,要省吃俭用,但也不能因此怠慢了爱情,别等到两人能买上房的时候,彼此都没有感情了,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给爱情保鲜,这是给拿到结婚证提供保障的,其实,浪漫不一定都是要花钱的,像《婚房》里的程皓和林小洛那样穷浪漫也是可以达到爱情保鲜的目的的,比如,他们在家里自导自演电影里的经典片段,两人在公交车站彼此“抓小孩”“鹊桥相会”,晚上临睡前的 BATH TIME……这些都是爱情保鲜的小把戏,不用花钱的。

 

现在买得起房子的80后“适婚族”主要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父母全款资助购买型;一种是4+2混合购房模式,就是父母出首付,小两口自己付月供;还有一种是自力更生型,《婚房》的男女主角购房模式就是这种情况。

像我这样的漂一族的家境都不是很好,多数都得靠自己努力,还有一些80后不想做“啃老族”,想凭借自己的能力买房,所以有读者看了《婚房》后说——《婚房》给了他们信心和力量,让他们坚信,只要不懈地奋斗,终会拥有自己的房子。

结婚证会有的,房产证也会有的。

 

6.小说还为读者提供了买房的十二字真经,即开源节流、量力而行、找准时机,你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开源节流:就是要多多发挥自身的潜力,扩大收入来源,如果仅靠每月能拿到的那点死工资,当你发现每月的工资还买不到一平米的时候,自然会感到买房无望,但是,每个人都是有很多潜力的,这个时候就要深挖自身的潜力,将之开发出来,将潜力转化成金钱,这就是开源。节流就是要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做到精打细算,只有这样,你存折上的数字才会不断增长。

 

量力而行:就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要好高骛远,老想着置业一步到位,要知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买不起新房,我们就买二手房;买不起市中心的二手房,我们就买稍微偏一些的二手房;买不起两居室,我们就买一居室等等,总之一句话,根据自己的存款去做预算。

 

找准时机:房子也是商品,它有商品的共同属性,那就是它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也就是说,房价跟股价是一样的,也会有波动起伏,当它处于高位的时候,你持币观望,等它有一定回落的时候你再考虑买入。尤其是现在,国家在大力调控房价,所以,现在可以观望一下,等恰当的时机到的时候,再考虑出手。

 

7.小说里说“有爱的婚姻才幸福,有爱的房子才是家”,现实中有些人为了图舒服,不惜当起小三、大款的情人,你又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这个,我只能说,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同时,我对杨澜说过的一句话印象深刻,那就是——辛辛苦苦,过舒服日子;舒舒服服,过辛苦日子。

 

8.最后,对那些为房子打拼、依然微笑着生活的小夫妻说几句话吧!

 

   生命是一个过程,我们应该为沿途有知心爱人相伴而心怀感激,至于像戒指、房子、车子这些物质的东西,只要我们不放弃,坚持努力下去,我们一定会拥有的。就像《纸婚》作者叶萱在《婚房》的序里说的那样——“婚房”,不是买了房子才能结婚,而是要一起为我们的婚姻拼搏一套房子,并因为这份甘苦与共,使这套房子成为一个真正的“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