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发病者名单
记者从山西最北部的天镇县到最南边的运城市,纵横奔走,调查了解到,除上述4户家庭的孩子因病死亡外,还有74户家庭的孩子“因病致残或因病受重大影响”。记者先后访问了其中的36户,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发病前不久,均接种过疫苗。”
现将部分不明原因发病者名单及简要发病情况呈现如下:
——燕燕(化名),女,2岁,家住大同市天镇县南河堡乡顾家湾村。目前不哭、不闹、不笑、不玩、不说,不会走路,“像个植物人一样”。

山西省天镇县南河堡乡顾家湾村2岁的燕燕在姥姥怀中定定的坐着。本报记者王克勤摄影报道
2009年12月11日,记者来到天镇县南河堡乡顾家湾村燕燕的家。空旷的农家院的东北角,有一间仅30平米的小平房,这就是高家四代6口人的居所。土炕占了房间的一半,15瓦的电灯泡和灶用鼓风机是家中仅有的两件电器。
“本来要盖房子的,钱全部给孩子看病花掉了,连牛都卖了,还欠了一大堆的债。”燕燕的奶奶张建云如是说。
土炕上,姥姥抱着燕燕。记者看到梳洗的干净、漂亮的女孩定定地坐在姥姥怀抱里,没有表情。记者试图与燕燕交流,给糖吃,却视而不见,面对摄影闪光灯没有任何反应,试图让孩子走几步,孩子却站不稳。
姥姥说,孩子整天不哭、不闹、不笑、不玩、不说,不会叫爸爸、妈妈。从不主动要吃要喝,吃的拿到嘴边才会吃,也不会走路。“像植物人一样”。
孩子的奶奶张建云告诉记者,孩子2008年4月30日出生。5月29日上午9点多,包片预防接种医生王振中到家,给孩子接种第二针乙肝疫苗,收费82元。医生走后五、六分钟,孩子便睡了,直到第二天清晨还不醒。
早晨8时,即到天镇县医院,医生说没事,回去吧。可是,一上车孩子就又睡了,直到晚饭时,孩子突然出现喷射性呕吐。马上叫来村医张艮诊断,他说很严重,喷射性呕吐是脑子的毛病,快去县医院治疗。张艮医生随全家人抱着孩子又赶到天镇县医院。晚9点多,医生给孩子输液,但孩子还是吐,并且开始抽风。
5月31日早晨,孩子的症状越加严重,赶到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抢救,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治疗到6月14日,孩子不吐不抽了,但孩子神情呆滞,没有反应。根据医生建议即赴北京儿童医院,医生要求住院观察,需押金2万多元,家里再也借不上这么多钱了,没什么可卖的东西了,无钱可交,只好回家。
——强强(化名),男,8岁,家住吕梁市交口县回龙乡回龙村出租房。家人称孩子目前会不定时的抽风。
2009年11月19日,记者在交口县回龙乡回龙村的一间出租房里见到了强强。
其父高长宏告诉记者,2002年5月18日儿子强强出生,2006年7月17日接种了乙脑疫苗,8月24日开始发高烧,村医按感冒治疗。
8月26日半夜开始抽风,后来发展到昏迷不醒、口吐白沫、鼻子流血、四肢发硬、持续抽搐,于是连夜送往山西汾阳医院。
8月28日早,主治医生抽了孩子的血和脑脊液,由高长宏送山西省疾控中心化验,28日中午得到的化验结果是:“血、脑脊液检测乙脑IgM抗体均为阳性”。
当晚,转到太原市传染病医院,按照乙型脑炎治疗,晚9时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治疗期间共下达3次《病危通知书》,9月15日,强强看似治愈出院了,但,强强至今还不定时的抽风。
——君君(化名),男,5岁,家住柳林县县城出租房。医院诊断君君脑萎缩。
2009年11月20日,记者在柳林县县城的一出租房里见到了君君。
其父李常勤告诉记者,君君2005年3月28日出生,2007年10月15日接种百白破疫苗五天后,出现了不良反应,初期表现是腿拐行走不稳且日益严重,把孩子送到柳林县、吕梁市医院治疗始终无效,只好回到家中,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孩子出现了头痛、呕吐症状。
当年11月中旬又送孩子到柳林县、吕梁市医院治疗,孩子病情未见好转。
12月7日,到山西省儿童医院治疗,神经内科专家多次会诊,没有断清病症,住院期间核磁共振影像报告结果脑萎缩,住院一个多月总算保住了性命。治疗花了6万余元。
——晨晨(化名),男,4岁,家住太原市寇庄西路。目前后遗症癫痫。
2009年9月14日,晨晨的母亲田霞,原山西省疾控中心疫苗供应站护士,向记者介绍了儿子晨晨发病的情况。
晨晨2006年 7月30日出生。“05年之前,我在省疾控中心工作,觉得那里的疫苗质量过硬,所以专门跑去为孩子接种。”
2006年11月2日,省疾控中心李秀兰大夫为孩子接种了百白破疫苗。
一周后,孩子体温高达37.2—37.4,并伴有抽搐,每天两次至三次,每次发作2—10分钟,抽搐20余下,跟他说话毫无表情。
12月10日体温恢复正常,但抽搐症状仍持续,12月10日晚住进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开始输液,丙种球蛋白50毫升,钙、益智欣以及糖盐水,输液五天症状未减轻,于12月22日出院。
2006年12月底去北京,2007年1月9日住进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婴儿痉挛症”,经医院输注“激素”及口服“德巴金”,于1月15日停止抽搐,2月1日出院返家。
——莉莉(化名),女,10岁,家住太原市小店区西温庄乡东温庄村。目前咬字不清,动作怪异,手、脚、头部常常不自觉抽动。

家住太原市小店区西温庄乡东温庄村10岁的莉莉,目前咬字不清,动作怪异,手、脚、头部常常不自觉抽动。本报记者王克勤摄影报道
2009年11月22日,记者在太原市小店区西温庄乡东温庄村见到了莉莉。
其父高径告诉记者,10岁的莉莉,2007年10月、11月分别接种流感疫苗、流脑疫苗。2008年春节时感到异样,3、4月份后问题更加明显,表现为:吐字不清,动作怪异,手、脚、头部常常不自觉抽动。各相关医院对病因一直查不清楚。
——妞妞(化名),女,3岁,家住壶关县龙泉镇大山南村。目前留下肢体活动困难后遗症。
2009年11月18日,记者来到壶关县龙泉镇大山南村妞妞家。一家四口暂住在自家的房子里,房子,已卖给别人了。给女儿治病的欠账,尚未还清。
3岁的妞妞一直睡在床上,其母拉开孩子的衣服,记者看到身上、腿上有多处手术疤痕。
其父贾海波告诉记者,妞妞2007年9月出生,2008年7月7日接种了流腮疫苗、8月8日接种了乙脑疫苗。9月22日发高烧,浑身长满红斑。
将妞妞送进省儿童医院诊疗,经各位医生初诊、分析,是血小板减少,疑似紫癫、脑炎,而具体病因始终不明,病情不见好转,进一步恶化,身上红斑处开始变质腐烂,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2008年10月7日到北京儿童医院进行了治疗,经该院全面、细致、系统地检查分析,最终确诊为坏死性筋膜炎。鉴于已过了最佳治疗期,身上红斑处已全部腐烂,北京儿童医院先后多次给妞妞做切腐植皮手术,经过近1个月的治疗、护理,妞妞得救了,留下肢体活动困难后遗症。
——靳中逸(化名),男,17岁,家住高平市三甲镇底池村。目前后遗症头痛,时不时地发作,怕异味刺激。
2009年11月18日,在山西省高平县城,记者见到了正在读高中的靳中逸。寡言少语,反应迟缓。
其父靳伟才告诉记者,儿子14岁,响应政府应急接种乙脑疫苗号召,2006年8月26日下午,在三甲镇卫生院接种了乙脑疫苗,接种疫苗的医生是孙爱香。
第二天,儿子感觉头痛得很,发高烧。在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8月28日,医生说退烧了,回家修养。但是,当晚又高烧不退。赶到长治市和平医院就诊,确诊为乙脑疑似病例。从这次患病后,就落下了一个后遗症头痛,时不时地发作,受异味刺激头痛易发作,非常痛苦。
——玲玲(化名),女,16岁,家住临汾市洪洞县万安镇。目前后遗症癫痫。

临汾市新华中学学生易世华病中。本报记者王克勤摄影报道
2009年9月14日,临汾市新华中学学生玲玲的父亲易文龙接受了记者采访。
易文龙称,女儿玲玲,2006年考上了山西省临汾市新华中学,在43班读初一。2006年12月8日,校医给班里60余名学生集体接种流脑A+C疫苗。接种后第二天,发现孩子异样,两天后加重,孩子出现了严重的意识紊乱不良反应,送到临汾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住院3天后转入山西省儿童医院治疗,该院下达了病重通知书。十天后,转院中国人民解放军301总医院,结论是“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2007年1月30日出院。因头痛、性格变得暴躁、孤僻,3月20日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301总医院住院治疗,复查得知是后遗症“继发性癫痫”。各医院均未查出发病原因。

临汾市新华中学学生易世华病后。本报记者王克勤摄影报道
——豪豪(化名),8岁,家住运城市垣曲县广场路7号。目前,后遗症癫痫。
2009年11月18日,豪豪的母亲王建霞接受了记者采访。
王建霞告诉记者,豪豪2002年12月29日出生,2007年6月27日接种了乙脑疫苗,2007年8月16日出现发热、呕吐、抽搐,在垣曲县人民医院治疗,诊断为乙脑,病情十分严重。随即转入山西省儿童医院治疗,病情仍不断恶化。
10月11日,转入北京儿童医院治疗,住院两个多月。诊断:症状性癫痫;肺炎?。
2008年2月18日再度入住北京儿童医院,按乙脑康复期治疗,北京儿童医院治疗两次,花费12.6万元。
——蕊蕊(化名),女,2岁,家住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目前后遗症瘫痪。
2009年12月18日,在北京儿童医院附近的一间破旧的阁楼里,记者见到了来北京治疗的女孩蕊蕊。蕊蕊母女与来自黑龙江的求医母子租住的房间只有10平米,两个母亲与两个肢体活动不便的孩子均坐在一张大床上。
蕊蕊的母亲张海霞告诉记者,蕊蕊2008年6月11日出生,
2008年9月20日,她接种了糖丸疫苗和百白破疫苗,19天后发烧,在当地一诊所就诊,诊断为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炎症治疗,病情好转。一周后,蕊蕊再次出现低热,哭闹不安等情况,10月16日就诊于运城市中心医院,诊断为急性播散性脑炎。医院感染科仝桂琴大夫在儿科看到该患儿有上肢活动不灵活情况,于11月5上午9时上报盐湖区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运城市盐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了相关调查,2009年2月24日,邀请区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专家9人,召开专家会议,经专家组成员讨论研究后,诊断结论是:“不排除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病例。”
已经为孩子治疗花了23万元的张海霞说:“我最大的期望:只求女儿长大成人,能自己上厕所就行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