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原出租车业何以如此稳定——对出租车业“太原模式&#8221

(2008-12-22 09:51:00)
标签:

杂谈

    太原出租车业何以如此稳定

                         ——对出租车业“太原模式”的调查

                          2008-12-19、22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王克勤

     

    从11月3日重庆城区8000辆出租车停运至12月初,一个多月来,全国十多个省区发生了19起出租车停运事件。对此,许多人惊叹:“出租车行业太不稳定了!”

    期间,山西省太原市的出租车司机打电话给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称:“我们太原的出租车行业非常稳定。”

     太原出租车行业很稳定吗?对此记者前往调查。

                             “我们太原出租车行业就是很稳定”

     近日,记者来到太原。

     走出火车站,车站右侧的广场上停了好多辆红色的出租车,排了一长串。拎着包走近,看到有站场人员在指挥着出租车依次拉客。当记者走近一辆出租车时,身着深蓝色西装、打着领带的出租车司机迅速从驾驶位下来,帮记者拎起行李放在后备箱中,之后还赶过来替记者打开了后车门。为了观察太原出租车,记者选择副驾驶位置坐了下来。

    这位中年司机上车后,微笑着对记者说:“您好!欢迎乘坐太原出租车。您走哪?”

     出租车开始在太原的街道上穿行。记者座位正前方立着一个白色塑封的“服务资格证”,标牌上写着——姓名:孙超;车号:晋AT6110;公司:宝利公司;监督电话:3031188。

     当记者问及在太原开出租车感觉怎么样时,这位名叫孙超的司机说,在太原开出租车很不错的。收入很稳定,司机们相互之间也很团结、很照顾,尤其是政府对出租车行业很支持,太原出租车业很稳定很和谐。

     是这样吗?

     随后,记者又搭乘多辆出租车考察,看到街头巡游拉客的出租车几乎都是大红色出租车,司机们的着装都一样——深蓝色西装、打着领带。但并不是每个司机都像孙超那样热情。当记者问及收入时,大家的回答与孙超的情况大体一致。

     那么出租车的消费者——广大市民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裴先生是做煤炭生意的,虽然自己有专车,但外出办事,还是有约八成的打车率。在他看来,“出门办事打车方便,”“现在的太原市,出租车司机给乘客的感觉不错,他们穿着都很整齐、统一,干干净净,你一上车就觉得心情好”,“特别是遇上一上车就向你主动问好的师傅,那就更觉得对他们有一种敬意了。”

     “你说,他们赚钱也不容易,干这行很辛苦的。”“不过,这行收入还是比较稳定的。”

     “是,他们每天都有收入,行业风险又小,就是车有点磕磕碰碰,也是难免的,但要是比起我们做生意的来讲,确实是风险小得多。”

     “比外出打工的人还是要强很多”。坐在裴先生旁边的樊先生说。

     霍先生是做礼品生意的,“我是既当老板又当业务员,啥都由我一个人跑,打车自然是少不了,打车多了,自然与出租车司机打交道也多了”,“他们穿的都可以,服务态度大多还行,但总有个别师傅挑客人,像遇我们这些个大的、胖的、拿东西多的,或者见到人多,就不愿意拉。”

     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我有两个朋友,一个是出租车老板,他开了七八年的出租车,取得经营权后,把车包了出去。另一个朋友则是包别人的车开出租的。”因朋友的关系,李先生对出租车行业更了解一些。

     “我那开出租的朋友,特爱惜新车,一到下雨天气,只要是车有一点脏,他们宁愿不出车,先把车洗得光光亮亮,再营业。”

     “每周换洗车座套最少也是2到3次呢。”

     如今,车内外的卫生与自身对外的形象,在司机们的眼中特别重要。

     “包括衣服,全部按公司要求一律白衬衣,蓝色领带与西服。”

     “而且,车内配置的安全保卫措施也比较完善,还安装了GPS定位系统,确保了司机们的安全。”

     李先生说:“正常情况下,一台出租车起码能养活三个家庭(出租车主、白班司机、夜班司机),这个行业还是挺不错的。”

     他告诉记者:“我们太原出租车行业就是很稳定!跟全国其他地方相比,司机收入稳定,市民对服务感觉满意!”

                                太原模式是怎样的

     “太原出租车行业之所以如此稳定,是得益于太原模式!”

     那么出租车业的“太原模式”又是怎样的呢?

     当地出租车行政管理机构——太原市汽车客运管理办公室主任高海林说:“产权关系合理、法律责任明确、经营政策良好、运营成本降低、营业环境改善、管理方式转变、服务质量保证。”

     ——产权关系合理:出租车经营权出让时太原市坚持“标随车走”的原则,按当时出租车辆实际权属情况,车辆所有人提出申请,填报申请表,经公司盖章同意后,将经营权出让给出租车辆实际投资人,结果是出租汽车经营权绝大多数为司机个人购买,于是经营权便出让给了司机个人,实现了出租车辆产权、经营权归司机个人所有。不仅出资人是司机个人,登记人也是司机个人,做到名实相符。改变了大部分城市出租车业最核心资产经营权与车辆产权关系扭曲、名实不符的状况。“出租车公司在太原就是一个中介服务机构,专门为众多的出租车提供代办规费交纳、安全培训学习等服务性工作,然后按月每车收取150元服务费。”

     ——法律责任明确:“谁投资谁负责,谁受益谁来承担风险”,改变了过去实际投资人与法定责任人之间扯皮的现象;也改变了出租车公司不投资不承担风险,却拿走最多利益的不公平现象;也改变了实际车主的车子出事却要无直接利益关系的公司承担法律责任的问题,即“车子出事了不用让挂名的公司再担责任了”。

      ——经营政策良好:“太原出租车司机享有全国最优惠的经营政策。”一是经营权的取得最优惠,司机个人实际平均花6000元就得到了为期10年的经营权,每年的经营权费用仅为600元;二是司机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以立法的形式受到保护。太原是全国出租汽车行业立法最早的省会城市之一,2002年太原市人大便通过了《太原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办法》。

      ——运营成本降低:“太原市出租车经营者的负担全国最轻!”“太原市出租汽车行业乱收费行为已得到根本杜绝。”按照2007年费用计,出租汽车经营者日均分摊费用仅为23元。每车依法交纳税款2345元;行政事业性收费4项:养路费934元,道桥费900元,工商管理费360元,计价器测定费90元;出租车公司服务费1800元;培训费180元;两项强制保险费(交强险1800元、司乘险130元)1930元。全部费用项目共计8项,总计8539元。

     ——营业环境改善:第一,停车候客条件很好。火车站、飞机场、所有长途汽车站都设有专用的停车场,市区主要街道、宾馆、集散地、超市都建立了出租汽车专用候客点和专用港湾候客通道。全市三位一体的出租车静态停车候客体系已经建立。太原市具备了20%的出租车可同时静态停车候客的条件。第二,即上即下条件。除迎泽大街、南内环街等快速化道路外,在其它街道上,出租车在道路十字路口50米外严格靠右,就可即上即下,即停即走。第三,道路通行条件。太原市不存在任何对出租汽车的禁行路段,对出租汽车没有任何道路交通通行歧视政策。第四,客运市场秩序。长年坚持不懈地打击非法营运,近三年来,共查处各类非法营运车辆7281台次。

     ——管理方式转变:“作为政府的行政管理机构,我们的经费又是财政全额拨款的,所以从根本上改变了收费性管理的特点,我们目前所能做的就是为出租车司机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政府为车主、司机、公司服好务,就是为了让车主、司机为公众服好务!”

     ——服务质量保证:全市在册的出租车按照服务水平等级安装了不同的顶灯,分三类:红顶车(标兵车)、蓝顶车(文明车)、黄顶车(普通车)。对标兵车、文明车实施经营权延长的奖励政策(标兵车奖励延长一年经营权,文明车奖励延长半年经营权,保持荣誉每年奖励延长三个月经营权),目前已经有1900余台车进入文明车行列。同时实施“一带四”工程,要求每个文明车、标兵车找4台普通车争创先进。目前已有3985台车的队员自发组织了93个文明车队,创造了出租车行业的“太原车队现象”。

      太原是一个典型的内陆省会城市,全市总人口344万人,拥有出租汽车8292台,每万人出租车拥有量24台。出租汽车的车型主要有捷达、三菱蓝瑟、爱丽舍、桑塔纳3000、铃木天语五个品牌的六款车型。车的颜色确定为红车身银顶和蓝车身银顶两款。太原市目前出租车运价标准为:起程价8元/3公里,基本单价1.1元/公里。

     目前,太原有出租汽车企业22家,其中:全民企业1家,集体企业4家,股份制企业2家,有限责任公司15家。最大的企业管理车辆1693台,最小的企业管理车辆仅26台。

     全行业现有从业人员近16000人。出租汽车经营权及车辆产权全部归个人所有,出租汽车企业和经营者签订《管理服务合同》,实行合同管理。全市出租车行业行政管理部门是太原市汽车客运管理办公室。

                            车主:一年收入六万多

     今年45岁的杨兔子是太原的一名出租车司机,准确地讲他是完全拥有出租车辆及出租车经营权的太原出租车主。

     1983年,20岁的杨兔子从军队转业到太原市东山煤矿成了一名采煤工,“在坑下整整挖了16年煤。”“实在感觉很不安全,很累!”

     1998年,看到太原出租车生意十分火爆,杨兔子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9.5万元,从别人手里购买了一辆正在运营的面的,挂靠在太原市第二出租车公司名下开始了自己的出租车生涯。

     “没有跑两年,政府要求更新出租车。”

     刚入行不久的杨兔子并没有收回第一台出租车的全部投资,但是他感觉到出租车生意越来越有钱赚,于是便全额贷款12.8万元更新了一台捷达车。

     2000年,太原实行出租车经营权有偿转让,杨兔子花6850元购买了为期10年的出租车经营权。从这一年开始,行车证登记名也由公司直接变更成他自己的名字,经营权证从购买之日起便写的是他自己的名字。

     “从此后,我便没有任何顾虑了,专心为自己跑车,那几年每个月平均收入在5000多元。”杨兔子的车与太原大部分出租车一样实行的是“双班作业”。作为车主的他跑白班,一般每天跑10个小时,请了一名司机跑夜班。杨兔子的经营情况怎么样?他给记者算了一笔收支账:

     ——营业,月营业13000元。

     白班日营业额280元,夜班日营业额150元。即全天营业额为430元。

     ——支出,月支出6000元。

     燃料费:平均每天140元,即每月4200元。

     各种规费:每年上交的养路费950元、税款2320元、公司服务费1800元、票款900元、计价器年检费108元、车船税360元等合计7728元,平均每月为644元。

     保险费:全年为4000元,即每月333元。

     维修费:平均每天30元,即每月900元。

     ——收入

     毛收入:即营业额减去纯营业成本后为7000元。

     二驾收入:太原的一般行情是每月2000元。营业好时会更高一些。

     车主杨兔子经营性及劳务性收入每月为5000元。

     煤矿工人出身的杨兔子对这份营生非常珍惜。他告诉记者,“太原市民平均月工资也就1500多元,我尽量不在外面吃饭,尽量节约每一分钱。一年下来也能赚个六万多元。”

     “其实我一年就把车子的投资基本收回来了,接下来就是为自己多赚钱。我从来不算什么折旧,什么维修,自己的车自己经营自己爱护就是了。”

     “除去花费和各种支出,这8年下来,纯收入在30多万吧。”

     今年,杨兔子花9万多元更新了一台三菱蓝瑟。“我在太原就是小康了!”杨兔子对自己今天的生活状态非常满意,他自己目前拥有两处房子,一家三口日子过得殷实和谐。

 http://184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8/12/22/9/20/11f053c4762g214.jpg

      曾经当过16年采煤工的杨兔子在太原开出租车已10年了,如今他的出租车每年为他赚来六万多元。                                                          本报记者王克勤摄影报道

                               太原模式是怎样形成的


      “太原出租车个体化模式,并非一开始便是这样的。”
      太原市汽车客运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春生是“看着太原出租车一天天长大的”,他告诉记者,其实太原最早的出租车并不是个体经营的,上世纪70年代初期,业已经营300多辆人力三轮车和40多辆机动三轮车的太原三轮机动车厂投放11辆老式吉普车,出租汽车便在太原诞生了。1978年太原市公共汽车公司组建了一个拥有20辆上海车的包车队,起初主要为机关单位服务,后来逐步转而为社会提供出租车客运服务,之后这个包车队便发展成了太原第一出租车公司。到1984年时,太原三轮机动车厂变成了太原市第二出租车公司。这便是太原出租车业的初步发展阶段。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租车市场开始走热。很多个人购买车辆进入出租车市场,也即个体自发入市。
     1988年,针对出租车业多头管理的问题,太原市政府组建了太原市汽车客运管理办公室,开始对出租车业进行规范管理。“要求装计价器、安顶灯等等”,“而当时全市出租车共有347辆,公司7家。”
     1992年,太原出租车业与全国各地一样,迎来了“全面上马,井喷发展”的时代,“连老龄委都办了出租车公司”。到1996年时,各部门审批的出租车总量已达12000辆。
     1996年,太原市政府根据建设部出租车经营权有偿转让的意见推出了全市出租车经营权有偿转让方案,由于经营者的反对,这次经营权出让流产了。司机的意见是,出租车是政府批准的,“我有许可证,我便有经营权”。
     1998年,太原市将全市出租车车牌统一为“晋AT××××”,同时出台文件,对部分安全标准不符合的车辆进行了淘汰,最终统一挂牌的出租车总数是8292辆,即今天全市出租车的总量。政府也引导出租车公司进行联合兼并,公司由原来的80个变为22个。
     最早推动太原出租车个体化改革的太原市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弓家瑞告诉记者,太原市出租车从1980年代开始,基本是由个人出资购买车辆发展起来的,即出租车业实际投资人都是司机个人,出租车公司实际上是没有实体性投资的空壳中介服务机构。考虑到这样一个客观的历史事实,2000年7月,太原市对全市所有出租车实施了车辆更新和经营权有偿出让。
     他们的做法是:
     出租汽车经营权实行定价出让的办法。文件规定的经营权出让金为:3万元/10年。经营者提前更新车辆的出让金优惠300元/月,更新环保型车辆的出让金优惠8000元,一次性付款购买经营权的出让金优惠50%,提前报废车辆由有关单位统一收购的出让金优惠1000元。通过以上四项优惠政策,经营者最多交纳1.1万元,最少2000多元,平均每台车6000多元便可购买到10年的出租汽车经营权。一年的经营权费用仅为600元,在全国最低。
     经营者获得《太原市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使用证书》,便得到出租车的经营权,经营权可以转让、可以质押。2002年6月17日太原市建管委制定出台了《太原市出租汽车经营权转让管理办法》,对转让和受让双方应具备的条件、转让的程序、转让的各种形式、双方所应提供的材料、具体的审核过程、转让的经营权使用期限和经营权的转让变更费都做出明确规定。从2002年开始,太原市的出租车便出现有规模的交易。据太原的出租车经营者介绍,全市一半以上的车辆进行过交易,交易价格在30万元—40万元,车主介绍核心是在买证,是经营权值钱。
     2004年8月12日又下发客运办字2004第37号文件,进一步加强了出租车经营权转让管理,使经营权转让程序和行为更加完善。
     同时参照《担保法》的有关规定,太原市对出租汽车经营权的质押行为实行登记备案制度。根据出质方(出租汽车经营权所有者)与质权方提出的申请,由市客运办出具登记手续,可用经营权作质押办理贷款,为出租汽车经营者提供了便利。

 http://184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8/12/22/9/19/11f0549c3d9g213.jpg

          太原出租车业完全个体化改革的推手——太原市汽车客运管理办公室。

                                                            本报记者王克勤摄影报道

 

                                    面对经营权,公司是如何退出的


     在全国各地政策性、制度性的将出租车经营权让渡给公司的状态下,太原为什么会将经营权出让给司机个人?公司的处境又是怎么样的呢?
     2000年初,太原市的大部分出租车进入报废更新阶段,太原市汽车客运管理办公室对全行业作了车辆更新调查。当时负责此项工作的现客运管理办公室副书记马少峰告诉记者,当时,我们看到收回来的全部经营权申报表格后发现,申报者绝大多数是个人。“他们与车辆更新及行业发展的关系是最直接的!即使给了公司,最后还是要卖给司机个人。”“而当时,太原出租车公司的职能基本上就是中介服务,大部分没有实际投资。”
     接下来,在出让经营权的过程中是与车辆更新基本一起实施的,车主与市客运办签订了《太原市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使用合同书》。经营权从车主购买之日起计算,使用权归车主,所有权依然是政府的。
     这样,车主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清晰了,那么车主与公司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呢?公司对此又是什么态度?


      马少峰介绍说,其实经营权出让这一重大政策出台前,太原市汽车客运管理办公室曾经请太原市城市调查队做了大量的摸底调查,还召开过许多次车主及公司参加的经营权出让的座谈会,在广泛听取意见后,最后坚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顺应民意”的原则,将经营权公开出让给了车辆所有人——司机个人。
      太原市最早经营出租车的太原第一出租车公司总经理俞远辉告诉记者:“其实进入1990年代后,我们买来“面的”然后卖给司机个人,后来便成了哪个司机交钱,我们便给哪个司机购买车辆。实际上变成了代为司机购车,司机挂我的户。真正的投资人是人家司机个人,这也是客观事实。”
     俞远辉介绍,其实早在1990年时,太原便实行大承包的方式,即司机承包公司的车经营,按月给公司交“车份儿钱”,但是出了事故公司损失就大了,司机对车不负责,车不是他的,不爱车。后来“面的”上来了,车辆所有投资都由司机个人投资,所有的经营风险便转移到司机个人了。公司只收管理服务费。
      目前太原市第一出租车公司名下挂靠1642辆出租车,每年收取的服务费为280多万元。俞远辉称:“公司目前有七八十个人,主要工作就是代办规费交纳、代办手续办理、提供咨询、上传下达、受理投诉,其实就是中介服务工作。”“不用投资、不用承担风险,每年都有这么多收入,还是很不错的。”“目前司企关系也很融洽和谐。”
     太原富通出租车公司总经理邓文涛说:“我们是不符合《公司法》规定的企业,没有实体性的投资。不应该分享人家司机的经营收益。我们给人家提供中介服务,便收取人家的给我们的服务费,就这么简单。”
     《太原市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使用合同书》明确规定,公司与车主之间实行挂靠管理,双方签订统一文本的《管理服务合同》,公司提供各种相关服务。太原的出租车公司实际上是一种中介服务机构。就像专门为社区业主提供服务的物业公司一样,替车主代办规费上缴、保险购买等事务性的事情,以此获得每车每月150元的服务费。所有的服务项目都是由车主决定,公司代理。例如,要不要购买保险是由车主自己决定。根据出租车公司的服务水平与态度,车主可以自由选择出租车公司。即车主可以自由转会,你的服务不好,我便选择别的公司。

 

                               完全个体化后,服务质量如何保证


      实行个体化后,众多而分散的个体是不是无法管理?这样是不是便无法保障出租车行业的服务质量?
      太原市汽车客运管理办公室副书记马少峰说:“不仅不存在管理上的困难,反过来更好管理了,服务水平不仅没有下降,反过来却大幅上升了”。
      他告诉记者:这些年太原市民整体对出租车行业评价好了许多,投诉也少了许多。2006年太原市出租汽车行业成为全国同类城市第三个进入市级文明行业的行业。为什么实行完全个体化改革后,太原出租车行业服务水平反而提高了许多,马少峰认为原因有四:
      其一,因为服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一个投资人即车主自己的利益,而太原目前95%的出租车主要还是由车主自己经营驾驶,虽然每个车都会找替班司机,然而车主家庭成员经营的占到30%以上。车主对服务质量影响自己收益的感受更直接,因此在服务上也便更主动积极。
      其二,太原实行三种顶灯的竞争淘汰制度,使得广大车主不得不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全市在册的出租车按照服务水平等级安装了不同的顶灯:红顶车(标兵车)、蓝顶车(文明车)、黄顶车(普通车)。对保持荣誉的标兵车、文明车每年奖励延长经营权3个月;同时还建立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机制,对于发生问题标兵车、文明车不仅要摘除标志灯,而且彻底取消奖励延长的经营权。从而实现全行业竞争服务水平的景况,目前已经有1900余台车进入文明车行列。
     其三,出租车主们自发组建93个出租文明车队,又多了一个服务质量监管系统,多了一个相互比赛的竞争体系。太原市还实行“一带四”工程,要求每个文明车、标兵车找4台普通车结对子,以自己的行为影响结对车,司机们在此基础上,组建红旗、文明、爱心、雷锋、阳光等各种名义的车队,已经有3985台车的驾驶员加入了这个创建文明车队的行列,占到出租车总数的一半。创造了出租车行业的“太原车队现象”。车队在太原不仅起到了督促推动车主与司机一起提高服务水平作用,而且也具有了承上启下的纽带功能。这其实也是一种好的制度安排,可以自发地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

    其四,实行服务资质的审查淘汰制度,对于上一年度有服务质量问题的司机进行淘汰。

 

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 

http://www.jjxww.com/html/show.aspx?id=140476&cid=133 

http://www.cet.com.cn/20081219/d1.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