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插嘴的现象十分普遍。但长期以来课堂是教师的讲坛,充斥我们耳鼓的多是对学生声音不自觉的压抑,如“注意听,不许乱说!就你多事!”“一会儿问这儿,一会问哪儿,还有完没完?”“有事下课再说!”……经常受到如此警告,学生哪敢说呀?压抑久了,学生便慢慢失去了说的欲望。因此,当孩子们插嘴时,教师应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妥善处理。
刚教一年级时,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冷不丁会有学生冒出这样的话:“老师,我看见×××在画画!”“老师,×××拿我的橡皮!”“老师,×××没坐正!”一个学生告状,甚至会引起好几个学生告状的连锁反应。这些学生的插嘴现象,一下子中断了正常的课堂程序,我很气脑会停下课对捣乱的学生进行一番训斥;有时还会让插嘴的学生站起来,然后继续上课。如此一来,耽误了时间,还影响了上课以及学生的情绪,同时影响了课堂教学进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从儿童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插嘴现象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很多课堂习惯还没有形成,他们爱玩、好动、易分心,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最长只能坚持10—15分钟,之后大脑就会出现间断性疲劳,形成“思维低谷”,于是不同学生会呈现不同的个性特点:有的学生仍然很乖巧地端坐在那里,但大脑开始走神;有的开始东摸西摸搞小动作;也有的东张西望,心不在焉了……于是这样那样的插嘴现象就随之而出现。明白了这一原因,我不在因为学生的乱插嘴而大动肝火,及时控制情绪,采取委婉的方式予以处理。每当出现这类情况时,我首先提高讲课的音量,接着边讲课边走到插嘴的学生身边,摸摸他的头,用眼神示意他老师知道了。再走到那位做得不对的学生旁,用手轻轻地敲敲他的小脑袋,示意他不能搞小动作。然后,我在下课以后及时找他谈话。长此以往,类似现象减少了许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