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月底前,杭州11家市属医院全面停止门诊输注抗菌药物

(2016-04-12 13:33:58)
标签:

杂谈

  随着春季的到来,气温多变,又到了流感高发的季节,这也是各大医院门诊输液室最忙的时候。以往,输液室里是满满的挂着吊瓶的人,很多病人觉得“打点滴好得快”,“挂盐水才能压得住高烧”。

  不过显然,这个观点已经渐渐被改变了。

  昨天是周一,按惯例是一周中就诊人数最多的日子。杭州市一医院的门诊大厅人声鼎沸,但门诊输液大厅却没有长队,零零落落地坐了20多个输液病人。

  两个月之后,这个输液大厅会更冷清。
6月底前,杭州11家市属医院全面停止门诊输注抗菌药物  

  昨天,杭州市卫生计生委发布了一个重要消息:明确要求6月底前,杭州市属三级医院(包括三级甲等和三级乙等)及全市三级甲等医院,全面停止门诊输注抗菌药物(儿童医院和儿科除外)。

  我国是抗菌药物使用大国。专家指出,抗菌药物只有在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时使用才有效,对于普通感冒、病毒感染是无效的。对于轻中度细菌感染,口服抗菌药物治疗一样有效。而静脉输注抗菌药物会有一定几率产生不良反应。只有在较严重感染时,才需要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于是,为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今年初,浙江省卫生计生委下发了《关于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倡导全省三级医院(除儿童医院和儿科)率先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而杭州市卫生计生委经过全面部署后,明确要求6月底前,杭州市属三级医院(包括三级甲等和三级乙等)及全市三级甲等共11家医院,全面停止门诊输注抗菌药物,儿童医院和儿科除外。

  而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各医院可结合本院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定停止门诊输注抗菌药物的时间节点。

  其实,杭州人对“门诊不输液”应该并不陌生。邵逸夫医院从20多年前建院起就坚持“门诊不输液”。2012年12月起,浙医二院也实施了“门诊不输液”。

  而在杭州市的医疗机构中,“门诊不输液”的做法也已逐步推广。

  市一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盛文彬告诉记者,自省卫计委发出倡议以来,医院从3月初开始,要求每个月门诊输液量下降30%,逐步减少。以昨天为例,从零点到下午2点,市一医院的门急诊总量为7075人次,输液人次155,其中67人次是儿科,56人次是急诊科与感染科,32人次来自门诊输液。

  且从长远来看,门诊输液的叫停还有助于降低整体抗菌药物的使用量。“自开展‘门诊不输液’工作以来成效显著。2015年我院的门诊输液处方比例为7.44%,比2014年下降32%。2015年门诊抗菌药处方比例18.4%,而2014年比例为27.37%。”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骆俊杰告诉记者。

  从已经习惯了一生病就输液到门诊不能输液,病人的观念能跟着转变吗?

  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告诉记者,在开展“门诊不输液”之初,医院遇到过不少阻力,甚至有医生因坚持不给病人输液而遭投诉。

  骆俊杰也有同感:“在实施‘门诊不输液’之前,我们也曾担心会有一些患者对此不理解,专门准备了一份《输液风险告知书》,上面都是些有关输液的风险提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导病人尽量减少输液。结果出乎意料,只在前3个月签了10多张,之后就再也没有了。说明大众对于‘门诊不输液’已基本认同,这得益于近年来对抗生素知识的普及。”

  盛文彬告诉记者:“比如,同样是感冒,只有细菌引起的感冒需要用抗生素,临床上占绝对数量的感冒由病毒所致,根本无需使用抗生素,没想到大多数人都能欣然接受。”

本报记者 何丽娜 本报通讯员 詹雅 张颖颖 吴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