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救命笋”的故事

(2016-01-20 10:24:27)
标签:

杂谈

  12年前,父亲肝癌早逝,家中债台高筑,母子相依为命,靠卖油焖笋赚点辛苦钱
  前些日子,日夜忙碌的妈妈又查出鼻咽癌,连做35次化疗,刚刚好起来的家又陷困境
  老师同学帮他朋友圈卖笋筹钱,三分钟就有首笔订单,24小时卖完一万瓶笋

​“救命笋”的故事 


  前天下午的宁波,依然是冷的。小汪坐在皮卡车里,还是裹着羽绒衣。

  在他身边,妈妈正在跟开车的工人商量,去给鄞州的一家企业送笋——头一天,这家企业的老总,下单订个了一百箱油焖笋。妈妈总惦记要早点给人送去。

  企业离小汪的学校——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不算远,开车十来分钟就到;他让妈妈别去了,“身体要紧”。妈妈没答应:“一定要去。我要去跟人家当面说声谢谢。”

  100箱油焖笋,一箱6瓶,卖80元。上个周末,仅仅24小时里,他已经通过微信和其他方式卖掉了一万瓶;而这些钱,每一分都让他觉得沉重而温暖——一开始,他只是想卖掉家里积压的油焖笋为妈妈治病;现在,他说自己心里全是正能量。

  妈妈是他心目中的“老大”
  12年来独自撑起了一个家

  小汪对父亲的所有回忆,都停滞在12年前。

  那时,家里是富足的。父亲烧得一手好菜,在奉化雪窦寺附近开了家饭馆,母亲忙里忙外当帮手。

  可12年前,父亲查出患有肝癌。母亲不眠不休地照顾,还是没有挽回父亲的生命。人没了,还欠了10多万元的债。

  要强的母亲没有认命。“我妈妈就没有跟我提过钱的事。所有要用钱的时候,她都跟我说,她会想办法。”

  如今回想起来,小汪才发现妈妈过得有多不容易:她开过小商店,卖过奉化千层饼,贩过水蜜桃,还给朋友的饭店打过杂,“反正什么能赚钱她就去干什么”。

  钱是要赚的,儿子也不能受委屈。小学的时候,为了辅导儿子的功课,初中辍学的汪妈妈自己把课本全部学了一遍;那段时间,小汪跟母亲开玩笑:“你可以开补习班了。”

  等读初一了,小汪自己骑车上学,结果被汽车撞了,手脚骨折。伤筋动骨一百天,3个月的时间里,汪妈妈每天骑电瓶车送儿子去学校,背着他上上下下四楼的教室。

  日子一天天过,比起母子,两人的关系更像姐弟。眼看着妈妈慢慢地攒钱还债,还开起了小作坊;小汪也考进了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生化学院。不知不觉,小汪对妈妈的称呼变成了“老大”、还有“老板”。他会打趣她:“今天是不是又赚了几千万?”

  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妈妈却倒下了
  每月4000元的治疗费用,怎么办

  三四年前,汪妈妈的小作坊开始做油焖笋卖——请3个工人,做两个月的油焖笋,没日没夜很辛苦,为的是能给家里增加一、两万元的收入。

  罐装的油焖笋怎么做?笋要去皮清洗,加盐、味精、白砂糖、鲜酱油和食用油,再烧上4小时,出锅,然后装瓶密封,再进行3小时高温灭菌、二次清洗,然后装箱储存——小汪说,这种做法,保留了笋的原汁原味,不添加任何防腐剂,但笋却能保存整整一年。

  每年的四五月份,正是春笋鲜美的时节。这两个月里,汪妈妈清晨五六点钟就要出门收笋,再像陀螺一样转一整天,然后到深夜两三点钟才能躺下休息。

  这么忙,就算意识到身体不对,她也没有时间去好好休息。

  等笋做好了,去医院做了了检查,结果是:鼻咽癌早期。

  没时间怨天尤人。小汪立即盯着妈妈开始治疗。一个多月的时间、35次放疗,病情得到控制,医生说,如果5年内不复发就没大问题。

  但是放疗也给汪妈妈的身体带来了不小的损伤:头晕、听力受损、喉咙刺痛、吃什么都如嚼蜡。

  跟身体上的病痛相比,她更担心一件事:制作油焖笋的钱是借来的,本想卖掉再还;可现在的她几乎无法工作,每个月还要花费4000多元用于治疗,接下来的日子可如何是好?

  母亲的着急,儿子看在眼里。他知道妈妈有多好强——生病这么大的事情,妈妈几乎从不向亲戚朋友提起,到后来实在瞒不住了,也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一下。

  怎么办?已经是大四学生的小汪想了好多个晚上。

  “老大,要不我来帮你卖笋?”
  老师帮他在朋友圈里卖笋筹钱
  三分钟后,就有了第一笔订单

  小汪一开始的想法特别简单:想让老师帮忙问问学校食堂要不要笋。

  可当他的辅导员老师张维雅听到这事时,除了震惊,还有深深的自责。

  张维雅对汪妈妈的印象特别好。四年前,小汪入学报到,她见过汪妈妈一面:衣着清爽大方,挎着一个干净的包,说话轻轻柔柔。

  她也听小汪提起过妈妈生病的事情,还经常打电话问候,但小汪总乐呵呵地说,“没事没事,就是我妈妈太累了。”

  现在,真知道了汪妈妈的病症,她满脑子都是“要是当时多问一句就好了”。她马上在学校老师中为小汪吆喝了起来。

  小汪家的油焖笋,卖得不贵,大家反响很大,光老师们就订走了220箱。但毕竟是1万瓶油焖笋,以往小汪家也是要卖半年的,现在怎么样才能卖得更快?

  上周五中午1点多,张维雅在朋友圈里发了一篇文章,继续帮小汪卖笋。

  三分钟后,第一笔订单就来了。

  张维雅一直觉得自己的朋友圈不算活跃,可那天一下子跳出了数十个买家。她的文章也在以几何增长被转发,阅读率一路飙升至2.2万。

  文章中,有小汪的手机号码。所以那天,他的手机一刻不停。

  “几分钟一个电话,一边在通话一边还有人打进来。”周五那天,小汪的手机一直响到晚上11点半。

  第二天一早有考试,小汪考试只好将手机关机;等考试结束一开手机,又有泉涌般的电话打了进来。

  这些电话中,多数是宁波市民,也不乏北京、四川的爱心人;有要一箱的,要十箱的,宁波大学鄞州校友会一下订走280箱……

  到了周六中午,1万瓶油焖笋全部销售一空——此时,距离张维雅在朋友圈发文,才只有24小时。

  几年没见的高中同桌打来电话
  要把这几个月的工资都打给他

  一直到这时,小汪还是有点懵的。自家的油焖笋这么快就卖完了?这些顾客都是谁?

  周六那天,他见到了来买笋的热心人——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奉化溪口的市民、企业老总……

  浙江同信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张建国,是带着1万元来的学校,“我晚上很晚在朋友圈看到的,本来也没想买笋,就是来献点爱心。”

  看小汪一定不肯收钱。张建国索性现场买了100箱笋;结果小汪一板一眼,收了8000元,多一分不要。

  女学生小孙,是理工学院的学生,她说自己忙着准备考试,结果妈妈先知道这事,催着她来买笋;还有一位学校机能学院的学生,生水痘在家隔离,看到这个消息后,特地让爸爸跑了两趟。

  帮小汪快递油焖笋的顺丰快递郭师傅,也来买了一箱:“让家人都尝尝。”

  据小汪的不完全统计,大概有一千多人给他打电话、发短信、发微信,因为人太多,直到昨天下午,他还有几百条微信、短信来不及回复。

  来联系他的人中,有他的大学同学。他们都诧异的要命:小汪瞒得太深了,我们这些兄弟全不知情啊!

  还有一个人,小汪特别要拿出来说一说:他的高中同桌小宋。两人上了大学后就断了联系,连小宋上了哪所大学他都不知道。

  “周六晚上,他突然打我电话,说这么多年,他完全不知道我父亲去世母亲又生病的事,他问我要支付宝:‘兄弟,我就把我这几个月的工资都打给你’。”

  同桌话一说完,小汪眼泪顿时在眼眶里打转:“这钱不能要,有这句话心里已经很暖了”。
​“救命笋”的故事  

汪妈妈说:儿子给了我生活勇气
小汪说:关心我们的人,谢谢

  昨天早上,气温逼近零度。我在学校生化学院学工办办公室见到了小汪。他正在忙,不停地接电话。

  这个男孩子,个子瘦瘦高高,带一副黑框眼镜,透着几分阳光。电话里,他在向别人解释,笋已经没有了,还有,“谢谢您”。

​“救命笋”的故事  
  每当有人来提笋,小汪就马上站起来,把油焖笋箱子的提手处包上厚厚的报纸,免得割到手。

  这个办公室没有空调,为了“迎客”,两扇门也大开着。我和小汪聊着,就冷得牙齿打架;而头一天晚上,小汪和帮忙的同学在这里忙到了凌晨两点多。

  一个是把装油焖笋的瓶瓶罐罐擦干净,还有加急印了一批“提醒字条”,写上自己的号码,万一油焖笋罐胀气不能食用,请大家找他更换。

  他实在太忙,我实在不忍心打搅他,于是先找辅导员张维雅聊聊。

  张维雅说,这样发货、送货的工资,几个孩子已经忙了三天。到昨天早上,只剩下300多箱没有发货了。

  前几天,身体虚弱的汪妈妈还会每天两趟跟着拉笋车,从奉化跑到宁波,就是为了跟买笋的人亲自说声“谢谢”。

  上周五,汪妈妈第一次随车送笋到学校来,张维雅见到了久违的她。

  “一米五几的身高,人看起来很瘦小,带着医用的蓝口罩,但能看出脸浮肿很严重。”张维雅说,当时汪妈妈只是从外面走到办公室,就觉得头晕,又不肯坐,匆匆说了几句就回奉化了。

  两天后,再见汪妈妈,身上还是前一天那件白点蓝底的薄棉衣,但人的状态却完全不一样了,“我看她走路都轻松了。”

  “我要谢谢我儿子,他真的长大了,是他给我带来了生活的勇气。”那天,汪妈妈这么跟张维雅说。

  昨天,汪妈妈已经又一次前往上海进行治疗。临行前,小汪和汪妈妈都说,想借本报郑重地向每一位关心他们母子的爱心人士表示感谢。


  本报记者 邵巧宏/文 本报记者 郭戟铠/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