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五年级第九课《故乡的小路》教学设计
(2012-10-22 15:16:39)
标签:
杂谈 |
教材分析:
《故乡的小路》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九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首两段体的优美抒情歌曲。4/4、3/4拍,D宫调式,曲调流畅而又抒情。歌曲表达了人们回忆美好童年的内心激动的心情。歌曲的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此段音区低而深沉,乐句都以弱拍起音开始,平稳的曲调,表达了人们带着思绪万千的心情走在熟悉的小路上,勾起了对往事美好的回忆。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连贯流畅的声音,充沛的情感来演唱歌曲《故乡的小路》,用歌声表现爱家、爱故乡的情感,并在聆听、演唱、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中,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听辨歌曲的两个乐段,在演唱中体会其不同的情绪。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拍子、四拍子乐曲的特点,加强对变拍子的认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优美深情的歌声演唱歌曲,表达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前五分钟
竖笛展示《清晨》《晚风》《剪羊毛》
二、导入新课,聆听音乐《乡间的小路》
乡间的小路上多么惬意,多么令人流连忘返,,其实每个人都有一条自己熟悉的小路,能说说你熟悉的小路吗?这条小路会陪伴我们直到长大也不会忘记,因为它是童年走过的路,它是离家走过的路,它是心中思念的路……
三、新课教学:
1、教师范唱:《故乡的小路》
思考:你在歌声中听到了什么?
2、复听歌曲,分析歌曲结构。
师:这首歌曲分成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是两个平行乐句。第二乐段是歌曲的高潮,同样有两个乐句构成。
3、讲解变拍子。
听乐句《我们多么幸福》《送别》辨别分别为那种节拍,设计出适合3/4、4/4的节拍手势。
4、再听歌曲,随音乐轻打节拍。找出变拍子的规律。
5、学唱《故乡的小路》第一乐段。
(1)教师范唱,重点讲解“升4”音。练习唱好音准。
(2)随琴轻声哼唱。
(3)齐唱第一乐段。
6、学唱《故乡的小路》第二乐段
(1)第二乐段是歌曲的高潮,有两个乐句构成,看看这两句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2)对比学唱。
7、结束句是最后一句后半句的重复,用哼鸣演唱。
8、整体演唱。指出不足之处。
四、处理歌曲
1、配乐朗诵歌词,体会歌曲中“我”的思乡之情。(马思聪小提琴曲 《思乡曲》)老师朗诵后请全班同学朗诵。
2、轻声填唱第一乐段歌词,想一想,这一段应该用怎样的歌声来演唱呢?
旋律平稳,如同内心的诉说,着重表现了对往事的回忆。
3、学生有感情演唱第一乐段。
4、听听老师为同学们唱唱第二乐段歌词,想想和第一乐段的情绪相比有什么不同?(音乐起伏较大,情绪激动,充分表达了主人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5、有感情地演唱第二乐段歌词。
6、结束句学唱。
用哼鸣重复末乐句的后半句,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结束句仿佛人们沉浸在无尽的思念之中,情真意切,余味无穷。
7、跟伴奏带完整演唱歌曲。
用真挚朴实的感情来表现歌曲,用连贯流畅的声音演唱。老师指挥,和学生共同演唱。
8、讨论歌曲的演唱形式。
(1)讨论歌曲可采用哪些演唱形式。
师:刚才同学们唱的很好,但是我们根据歌词描述的歌曲主人公的内心情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那会更好。
怎样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呢?可以采用哪些演唱形式?
请学生讨论并尝试。
(2)完整演唱歌曲
五、小结,结束新课。
同学们,希望你们记住今天的歌曲,记住故乡的小路,当你长大了,离开自己家乡的时候,让这优美的旋律陪伴在你的左右。
老师指挥,和学生共同演唱《故乡的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