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教学反思

(2012-10-16 15:00:04)
标签:

杂谈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熟记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内容相对比较少,这节课我认为可以安排多几道看图列算式情景图,一方面巩固深化加法与乘法的联系,为后面学习用乘法列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另一方面突出本节课重难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理解积就是相同加数的和。我是这样设计:通过情景图,引出加法算式,再写成乘法算式,引导学生认识各部他名称:乘号前后叫因数,两个因数相乘的结果称为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发现:积和加法的和相同。接着再举出另一个例子,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初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后一部分是深化应用。围绕教学重点,设计不同形式的题目。例如:1、看图列式;235相加,和是(),一个因数是3,另一因数是5,积是(  );33×4=12中,因数是(   )和(   ),积是(  );4、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6,积是24,写作(  5、一个因数是2,另一个因数是9,积是(  );

要注意几点:(1)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得出:积就是相同加数的和。这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树立等价转换的数学思想意识。即便没学乘法口诀,但求积时,可以从加法入手。这本身蕴含着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等价转换。习题5就是为这个目标而设计的;(2)区分因数和加数、积和和。比如,一个因数是3,另一因数是5,积是(  ),有些学填8。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认清他们的不同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估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