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民族特色)

标签:
杂谈 |
分类: [饮茶有道]——养生篇 |
http://s9/bmiddle/655a6869tcf378cc70798&690
奶茶,顾名思义,是以牛奶、茶叶为原料烧煮而成的一种饮料。
少数民族奶茶的一般做法是:先将砖茶捣碎,放入铜壶或水锅中煮,茶烧开后,加入鲜奶,沸时不断用勺扬茶,直到茶乳充分交融,除去茶叶,加盐即成。但也有不加盐的,只将盐放在身边,根据每个人的口味放入盐量。
奶茶是新疆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哈萨克、蒙古、维吾尔、乌孜别克、塔塔尔、柯尔克孜等民族都酷爱喝奶茶(把它看成与吃饭一样重要),也是他们招待客人的主要饮料。
夏季,无论是天山北麓的辽阔草原,还是南疆塔里木盆地绿洲,每个“阿吾勒”的毡房里和乡村小镇的农舍中,都散发着奶茶的浓香。奶茶是新疆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哈萨克、蒙古、维吾尔、乌孜别克、塔塔尔、柯尔克孜等民族都非常喜欢喝奶茶。他们常说:“无茶则病。”又说:“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可见奶茶对他们来说显得格外重要。
新疆人喝奶茶的习俗
在新疆少数民族家中喝奶茶有许多讲究,客人中年纪最大的坐首席,递茶时也先递给他。你喝完第一碗奶茶,如果还想喝,则把碗放在自己面前或餐布前,主人会立即接过碗给你盛第二碗;如果不想喝了,则用双手把碗口捂一下,这表示已喝够了。如果你不懂规矩,而老是把碗摆在餐布前,好客的主人就会一直不断地为你添奶茶,直到你“求饶”时为止。当然,这只是一个玩笑,如果您确实不想再喝时,用手势表示,主人也是会理解的。
蒙古族喝奶茶的习俗
蒙古族嗜茶,且视茶为“仙草灵丹”,过去一块砖茶可以换一头羊或一头牛,草原上有“以茶代羊”馈赠朋友的风俗习惯。蒙古族牧民日常饮用的茶有三种:酥油茶、奶茶、面茶。奶茶,蒙古语叫“乌古台措”。这种奶茶是在煮好的红茶中,加入鲜奶制成。在蒙古族牧民家中做客,也肴一定的规矩。首先,主客的坐位要按男左女右排列。贵客、长辈要按主人的指点,在主位上就座。然后,主人用茶碗斟上飘香的奶茶,放少许炒米,双手恭敬地捧起,由贵客长辈开始,每人各敬一碗、客人则用右手接碗。否则为不懂礼节。如果你少要茶或不想喝茶,可用碗边轻轻地碰一下勺子或壶嘴,主人就会明白你的用意。奶茶、炒米是蒙古族茶俗中的一大特色。
香港的“丝袜奶茶”
所谓“丝袜奶茶”,其实就是把煮好的锡兰红茶用一个尼龙网先行过滤,然后再加入奶和糖。过滤这一步骤除了滤走茶渣以外,也使红茶更香滑。据闻最初发明之时,的确是用丝袜来过滤的,后来原创人(兰芳园茶餐厅林先生)使用特制白布袋,但现在大部分人都会用一个尼龙网镶在一个金属框架内。用来冲奶茶的锡兰红茶分为粗茶和幼茶两种,餐厅透过控制粗幼茶的份量,就能改变冲出来的奶茶的香味、色泽及浓度。先把锡兰红茶放入尼龙网内,然后把网浸入巨型水煲内,并用钩把网钩在水煲的边沿。把茶焖在茶煲内数分钟后(称为焗茶),把茶倒出到另一茶壶内,来回倒数次(称为撞茶)。最后倒进已放入淡奶的杯内。
印度奶茶
奶茶,印地语叫Chai,发音源自广东话的茶,按中国的茶分类,当属发酵型的红茶,与中国传统红茶不同的是加工时将茶叶切碎,饮用时加奶加糖。奶茶本身也有贵贱之分:贵的称为Masala Chai,新鲜水牛奶中加入豆蔻、茴香、肉桂、丁香和胡椒等多种香料,是王公贵族们大最爱;贱的就只有单纯的奶和茶,顶多加点生姜或豆蔻调调味,是贩夫走卒们每日不可少的饮料。虽说两者口味并无天壤之别,但所加香料品种和数量的多少,决定了每家人家茶的独特味道,喝得多了,第一口就能尝出是谁的手艺。
炒
茯砖茶——茯砖茶属六大茶类中的黑茶类的一个最具特色的黑茶产品,它其中所拥有的 “金花”(冠突散囊菌)是它独有的,它属后发酵茶、全发酵茶。
锡兰红茶——此茶出产于斯里兰卡,是一种统称。锡兰高地红茶与安徽祁门红茶,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并称世界的四大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