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祁营洲:节日随笔之四│花朝节——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2022-03-17 20:59:53)
标签:

祁营洲

前伊朗男篮队医

正安医馆特邀中医师

广誉远医馆特邀中医师

新东方英语教师

分类: 岁月流淌

祁营洲:节日随笔之四│花朝节——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祁营洲:节日随笔之四│花朝节——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花朝(zhao)节,已经是当下很多人不太熟悉的节日了,但却也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节日。

花朝,顾名思义,就是花的早晨,也就是花朵刚刚盛开的日子,相传这天是花神的生日,也叫“花神节”。

很有意思的是,正是因为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所以各地的花期不尽相同,于是在古时这个花朝节的日子也就因地而有所差异。比如宋代吴自牧所撰的《梦粱录》一书记载:“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这里的“春序正中”就是农历二月十五。

再比如据《广群芳谱·天时谱二》引《诚斋诗话》:“东京(今开封)二月十二曰花朝,为扑蝶会。”又引《翰墨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

你看这个充满着美好花香的花朝节具体在哪天不尽统一,但大概都是在惊蛰到春分之间,而到了清代以后,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节,南方以二月十二为花朝节。

祁营洲:节日随笔之四│花朝节——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花朝”的“花”,古无此字,以“华”为本义,如“春华秋实”的“华”,本义就是“花”。再比如《诗·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此处的“华”也是指“花”。

《说文解字》中说:“华,荣也。”你看下图中“华”的字形演变,甲骨文结构就是一个原始朴素的花的形状。金文结构的上部像花的形状,下部是花蒂。小篆结构虽然更像是字,但依然其上是花形,其下是花蒂。

祁营洲:节日随笔之四│花朝节——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所以,“华”字是一个典型的象形结构,如果我们再倒推类比的话,你看下图中的“华”不就是小草正在开花吗?当然,《尔雅·释草》中说:“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也就是说,树木开的花叫做“华”,草开的花叫做“荣”。

祁营洲:节日随笔之四│花朝节——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因为花儿是美丽的,所以“华”字又可引申为“华丽”,比如《晋书·谢安传》中说:“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又因为花有各种颜色,所以黑白相间的头发亦称“华发”,如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词:“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大意是:平生奔波于塞北江南,回归故乡时头发花白、容颜苍老。再比如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至于“花朝”的“朝”字,本义是早晨。《说文解字》中说:“朝,旦也。”你看下图中“朝”的甲骨文结构就会明白,左边上下为草,中间是日,右边是月,表示太阳已经从草丛中升起,月亮尚未落下,正是早晨的景象。

祁营洲:节日随笔之四│花朝节——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我们再看下图“朝”的金文结构,是把月亮改成了水流,表示太阳是从水边的草丛中升起的,于是此字也释为“潮”,潮随日出而涨,当是“潮”字的初文。

祁营洲:节日随笔之四│花朝节——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而到了下图中“朝”的小篆结构,又把水流改成了上“人”下“舟”,其实“人在舟上”依然跟水流有关,看来小篆结构就是从金文演变过来的。而我们现在的楷体字“朝”,为了书写方便,则是直接把水流或舟演变为了“月”旁。

祁营洲:节日随笔之四│花朝节——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总之,花朝,就是花的早晨,就是花要盛开的开始,如同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美好的花期就从“花朝”开始,开始得如花一样绽放。

于是花朝节百花开放,春光无限,便也迎合了古时的雅集文化,每当此时,文人雅士相伴郊游,花前月下,烹茶吟对,或传花令,或喝酒斗草,醉倒花下,尽显无尽风雅。

花朝二月雨初晴,笑语相将北郭行。

但以上描述也折射出花朝节一般是只有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才更喜欢的节日,要让一个农夫花前吟诗作对,我想他会更愿意好好睡上一觉,只等一觉醒来恢复体力继续种田。要让他烹茶风雅,我想他更愿意先去好好洗个澡,洗去一身的汗臭。所以,不同阶层对花朝节的认识却是不同。

那么对于农耕民族的普通大众来说,花朝节意味什么呢?当然是节日的祭祀,祈求新的一年里花开百里,风调雨顺。

清代蔡云有诗为证:“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在花朝节,古时各地会自发为花神设置神位,杀牲口供奉水果以庆祝花神诞辰。当然现在的花朝节已经从单纯的民间祭祀,演变成了民间物资交流和民俗文化节日了。

祁营洲:节日随笔之四│花朝节——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百花盛开虽主要是在春天,但如果我们推衍出去,其实全年都有盛开的花,于是古时也有“十二花神”之说,分别对应全年的十二个月,依次是:正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花、五月石榴花、六月荷花、七月玉簪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花、十一月山茶花、十二月水仙花。

这也让我不禁想起了《红楼梦》中薛宝钗所服用的“冷香丸”的配方,便是选了四季的代表花。关于“冷香丸”,不得不着重分析一番。

这个经典的药方来自于《红楼梦》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周瑞家的轻轻掀帘进去……见他进来,宝钗才放下笔,转过身来,满面堆笑让:“周姐姐坐。”周瑞家的也忙陪笑问:“姑娘好?”一面炕沿上坐了,因说:“这有两三天也没见姑娘到那边逛逛去,只怕是你宝兄弟冲撞了你不成?”宝钗笑道:“那里的话!只因我那种病又发了,所以这两天没出屋子。”周瑞家的道:“正是呢,姑娘到底有什么病根儿,也该趁早儿请了大夫来,好生开个方子,认真吃几剂药,一势儿除了根才好。小小的年纪倒作下个病根,也不是顽的。”宝钗听了便笑道:“再不要提吃药。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钱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后来还亏了一个癞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不知是那里弄了来的。他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吃他的药倒效验些。”

……

“东西药料一概都有限,只难得‘可巧’二字: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还要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周瑞家的听了笑道:“阿弥陀佛,真巧死人的事!等十年未必都这样巧呢。”宝钗道:“竟好,自他说了去后,一二年间可巧都得了,好容易配成一料。如今从南带至北,现在就埋在梨花树下。”周瑞家的又问道:“这药可有名字没有呢?”宝钗道:“有。这也是那癞头和尚说下的,叫作‘冷香丸’。“周瑞家的听了点头儿,因又说:“这病发了时到底觉怎么着?”宝钗道:“也不觉甚什么,只不过喘嗽些,吃一丸下去也就好些了。”

祁营洲:节日随笔之四│花朝节——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在《红楼梦》第七回中,非常重要的女二号薛宝钗,一出场就介绍了自己所得的病以及就医的情况:“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钱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后来还亏了一个癞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我先天壮,还不相干;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

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宝钗得的是疑难杂症,不太好治。而且在遇到癞头和尚之前,宝钗已经遍访名医,但都医治无效,因为这是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无名之症”,所以绝对可以称之为疑难杂症。刚好就有了这么一个癞头和尚,专治这种疑难杂症,说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这里请注意两个关键词,第一个是“胎里带的”,说明宝钗的这个病是先天的,从生下来的时候就有病,而不是后天得的;第二个关键词叫“热毒”,说明此病是一个热证。

“幸而我先天壮,还不相干。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这句话至少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层,这个病的确是疑难杂症,吃寻常的药根本不管用,那也就是说必须要吃一些不太寻常的药才能治。第二层,想必宝钗的言下之意是,我这样一个尊贵的千金之体,要吃的药也自然是与常人所不同的。总之,通过这段描述,也反映出了宝钗对于自己以及对于疾病的一些认识。

那宝钗的病是如何医治的呢?

癞头和尚开的药方,“东西药料一概都有限,只难得‘可巧’二字”。请注意这个关键词“可巧”,这些东西都非常有限,好在“可巧”二字,就巧了。这个“巧”应该怎么理解呢?这里先按下不表。

宝钗道:“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白牡丹花,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这正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代表花,其实这是说明需要采集吸纳一年四季天地之精华的四样药物。

这四种花的颜色都是白色。中医当中有五行,五行配五色,五色配五行,这可以正过来讲,也可以反过来讲。白色入肺,红色入心,黑色入肾,青色入肝,黄色入脾。宝钗发病时的症状是喘嗽,这在中医来看就应该是肺系的疾病,而癞头和尚开的药方当中用四种白色的花,能够入肺来治疗肺上的疾病,从医理上说是完全合拍的。

另外,这四种花根据中药理论的确是可以入药的,况且这四味药的性质都偏寒凉。而宝钗的病是热毒,属热证,治疗原则就是“热则寒之”,所以用四种具有寒凉性质、又可以入肺经的药来治疗宝钗的这股肺中的热毒,在治疗思路上也是完全合情合理的,这说明癞头和尚开的药是有医学理论根据的。

接下来,“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起研好”,选择春分这日,大概是因春天是主生发的季节,而春分则是春气最盛的一天,可以让药效更好的发挥出来。其实这四味药,并不是太难找,难就难在这四味药还远远不够,因为“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了,和了药,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的黄柏煎汤送下”。

也就是说,除了刚才所要的四样花之外,还要四样水。雨水这日的雨水,白露这日的露水,霜降这日的霜,小雪这日的雪。除了这四样水之外,最后还要用黄柏煎汤送服,那也就是说,又用了五种水,于是我们再说回来,那为什么是“可巧”二字呢?因为雨水这天刚巧不下雨怎么办?白露这天刚好没露水怎么办?霜降这日没有霜怎么办?小雪这日没下雪怎么办?所以宝钗说难得“可巧”二字,就是因为刚好这一年下来所有东西都备齐了,在雨水那天就下雨了,白露这天就弄到露水了,霜降这日就弄到霜了,小雪这日就采到雪了。所以说,这个药,不太好找!才难得“可巧”二字!

各位数一数这个方子一共用了几味药?答案是一共用了四种花、四样水,又加上了一个黄柏煎汤,一共是九味药,那请注意“九”这个数字。我们再来看一下九味药的分量,四种花是各十二两,五种水是各十二钱或十二分,用的是“十二”这个数字。也就是说,在这个药方当中用到了“九”和“十二”这两个数字。这两个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可是非常不得了的数字,该怎么理解呢?

“九”,在中国传统的术数当中是最大的阳数。大家都知道的一个节日,它的月为九,日也为九,九月九日名“重阳”,就是因为“九”是最大的阳数所以才叫“重阳”。那么,最大的阴数是什么呢?中国传统中最大的阴数是“十二”。“十二”这个数字和我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比如一年有十二个月,人有十二属相,人体有十二经脉,一天有十二个时辰,等等。

我们再看一下,九和十二的乘积是多少?等于一百零八。最大阳数“九”和最大阴数“十二”的乘积是一百零八,为大中之大。一百零八这个数字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以及传统文化当中并不鲜见,有着天意促成之意。比如《水浒传》中有一百零八位好汉,《红楼梦》中出场的女子是一百零八位,和尚的念珠是一百零八颗,庙里的和尚撞钟要撞一百零八下。

所以各位发现没有,这个方子,它处处体现的是一种天意。疑难杂症,“可巧”碰到了癞头和尚,又“可巧”癞头和尚开了一个方子,这方子里的药“可巧”一年四季都找着了,而这个方子当中又取了阳中之大、阴中之大。你会发现癞头和尚在给宝钗治病时,不仅仅在治疗身体的疾病,很大程度上也在治疗她的心理疾病。既然你是与众不同的金枝玉叶,吃寻常药是不管用的,那么在给你看病的时候,开的方子也要符合你的心理,能够彻底地走到你的内心深处去,让你觉得这个方子也是天意促成之意。所以对于心思非常缜密的宝钗来说,这个方子也正合她的心意。从这点来说,癞头和尚非常厉害。同时,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曹雪芹先生书写《红楼梦》的那个年代,在现实中已经有大夫在运用心理疗法了。

我一直都认为,中医大夫给病人开药的时候,药方只是治疗的一部分。真正的看病,不仅仅是来看病,更重要的是来求医。也许当你求对了医,有些时候有些药便不必再用;如果你求不对医,吃再多的药也是没用处的。

看病,看的是有病的人,而不是人的病。如果你仅仅把病人身上的疾病当作是一个一个零件去进行修理的话,便缺少了人文关怀。反过来,作为病人,如果你只是把医生当作是一个修理工的话,便缺少了对生命的敬畏。在我看来,医和患之间的关系,只有看成是一个对生命怀有敬畏的病人,遇到了另外一个对生命怀有敬畏的医生,才是真正治疗的开始,是从这个病人见到这个大夫的第一眼,那一刹那,治疗就已经开始了。所以,中医的伟大之处便是要身心灵同治。

祁营洲:节日随笔之四│花朝节——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以上除了花对身体的保养和治疗外,花自古以来也是精神上的陶冶,没有花的生活该是多么无趣,于是古人即便是在天寒地冻的时节依然能找到赏花的乐趣,也便也有了“花信风”一说。

“花信风”始于小寒,终于谷雨,涵盖了从隆冬到盛春的八个节气,每个节气有三种代表花,合在一起就是“二十四番花信风”。

南北朝时期《荆楚岁时记》有记载说:“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

这“二十四番花信风”通行的版本如下: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但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认为这种定式般的二十四番花信风,只是士大夫阶层的一种无聊的游戏,既无物候价值,也无实践意义。

不过我想,如果能够基于本地实际气候,相对精准地挑选一两种时令之花,也不能不说是一种雅趣。

花信如人,花开待春,等花开,春已来。

风有常,花有信,于是岁月便含了香。

但也不得不说,花开时节,也正是思念泛滥的时候,宋代柳永在花朝节就留下了一首词《引驾行》,其中的下阙为:“消凝。花朝月夕,最苦冷落银屏。想媚容、耿耿无眠,屈指已算回程。相萦。空万般思忆,争如归去睹倾城。向绣帏、深处并枕,说如此牵情。”

花朝对月夕(中秋节),可见在古时,花朝节像中秋节一样重要,月圆盼团圆,花开盼相聚。

春到花朝染碧丛,枝梢剪采袅东风。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这个“归”字,不仅仅是身体的归来,更是让一切都归于应该有的模样,让岁月也归于静静地流淌。

祁营洲:节日随笔之四│花朝节——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EN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