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庸作品的几个硬伤

(2010-06-29 12:37:07)
标签:

文化

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宗师”和“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 金庸凭借一支笔纵横驰骋,享誉海外。听说在东南亚,有的华语国家国会吵架都借用金庸小说里的人物。比如一个人骂:你是岳不群,简直是伪君子!另一个回骂:你是左冷蝉,堪称野心家!······

    博主也喜欢金庸的作品,其中的时代色彩很浓,使其作品锦上添花,金庸的历史功底可见一斑。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前几天从网上看了一篇文章,谈到了金庸作品中的几个“硬伤”。

 

1、张无忌吃过苹果吗?
  《倚天屠龙记》第16回:“(张无忌)在矮树上摘了几枚不知名的果子,拿在手里,已闻到一阵甜香,咬了一口,更是鲜美绝伦,桃子无此爽脆,苹果无此香甜,而梨子则逊其三分滑腻。”
  苹果原产欧洲东南部、小亚细亚及南高加索一带,传入我国在元朝末年,当时只有在宫廷才可享用。张无忌其时是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少年,绝不可能吃过。何况“苹果”这一名称,更是到明朝以后才有的。所以,生活在元朝末年的张无忌不可能拿从未听说的“苹果”与“不知名的果子”相比较,当然更不会知道“苹果无此香甜”。
2、南宋有玉米吗?
  《神雕侠侣》第6回:“他(杨过)自幼闯荡江湖,找东西吃的本事着实了得,四下张望,见西边山坡上长着一大片玉米,于是过去摘了五根棒子。玉米尚未成熟,但已可食得。”
  玉米亦非我国本土作物,也是舶来品。玉米原产美洲,1494年哥伦布从美洲回来后才传入欧洲,辗转传进我国的时间最早估计也在16世纪中期(现在对玉米最早的记载是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甘肃《平凉府志》,当时叫“番麦”)。
  南宋末年的杨过,想要在陕西的山坡上找到一片玉米地,真是异想天开。至少要等上三四百年才有可能。
3、秦桧时代有花生吗?
  《射雕英雄传》第1回:“(曲三)慢慢烫了两壶黄酒,摆出一碟蚕豆、一碟咸花生,一碟豆腐干,另有三个切开的咸蛋。”

    《笑傲江湖》第2回:“茶博士泡了壶茶,端上一碟南瓜子、一碟蚕豆。”
  金庸在此很不经意地把蚕豆、花生、南瓜子写成寻常的下酒物。他不知道,其实这三种作物也都是中国本土所无,而后才逐渐由国外传进来的。蚕豆又名胡豆、寒豆、罗汉豆,大概在元朝时才由波斯传入中国,到明朝时才普遍种植。
  花生、南瓜则是出自美洲的农作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才开始在美洲之外的地区传播。花生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蚕豆迟得多,大约1530年传入,由沿海传入内陆地区又经过很长时间,直到乾隆末年花生仍然是筵席珍贵之物,寻常人很难吃到。
4、北宋人能吃得到辣椒吗?
  《天龙八部》第11回:“自此一路向东,又行了二十余日,段誉听着途人的口音,渐觉清雅绵软,菜肴中也没了辣椒。”
  显然金庸认为云南、贵州、四川、湖南一带食物都嗜好放辣椒,但辣椒却也和玉米、花生、南瓜、烟草等一样,是美洲农产品,明末才传入中国。中国传统的辛香料不是辣椒,而主要是花椒。并且,辣椒最早也只是作为观赏植物,放进菜肴中的时间更迟。史料记载贵州、湖南一带最早开始吃辣椒的时间在清乾隆年间,而普遍开始吃辣椒更迟至道光以后。
  《天龙八部》写的是宋哲宗时代的事,所以段誉在一路东下时,不是菜肴里“也没了辣椒”,而是当地人从来就没见过辣椒,当然,更没吃到过辣椒。
5、段誉能喝“碧螺春”吗?
  《天龙八部》中,北宋时代的段誉在苏州燕子坞喝到了600年后才出现的碧螺春茶,真叫人啼笑皆非。碧螺春,原名“吓煞人香”,自古就是茶中珍品,传说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采制历史。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南巡到太湖,巡抚以此茶进呈,康熙皇帝觉得这个名字太俗,才将之改名“碧螺春”。段誉喝的应该是“吓煞人香”,当时绝不会有“碧螺春”这个称谓的。

 

    此文章视角之敏锐,对一些生活细节观察之仔细令人佩服。文学作品中的细节不容忽视,如果不顾历史的事实,凭着想当然对历史人物、历史事物牵强附会、生拉硬套,势必失去其可信度。

    由此,我想到了文学的历史价值。一部好的作品,之所以能够被称为名著,与其反映的深刻的社会背景、活生生的历史的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有人说,文学皆发于景,终乎情,才有其神韵和色彩。这里的景,与社会背景有密切联系。红学是一门学问,不同的人从何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学科进行了学习和阐释。设计文学、历史、地理、哲学、美学、建筑、医药、服饰、饮食风俗等等。但是最主要的是它反映了一个时代,文学、历史是其主流。“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道尽了宝黛的缠绵哀怨,道尽了社会的腐朽黑暗与作者的悲恸与无奈。这种文人的情节也预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由盛转衰这一不可扭转的趋势。

      历史不是无厘头闹剧,忠于历史,直面现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