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送朝天客歸國詩章圖———   一幅明代彩绘南京城图

(2016-06-29 12:48:04)
标签:

365

明代南京

朝天客歸國詩章圖

送朝天客歸國詩章圖

———   一幅明代彩绘南京城图

2014年在大英博物馆举办的“明:皇朝盛世五十年”展览中,展出了一件由韩国中央博物馆选送的《送朝天客归国诗章图》(图1)。该图绢本设色103.6x163.0cm,图中描绘了明代南京城外扬子江畔,一群官员为另外一位即将要远航的官员送行的场景。诗堂左右两边书写有“送朝天客归国诗章”八个篆字,署题“云冠翁梅厓书”。诗堂的中间则题写有“海域航珍贡帝畿 ,壮游万里咨轻肥 。中朝礼乐歆才望, 故国江山辉德辉 。鹦鹉洲边孤树杳 ,凤凰台下五云飞 。俄然爲报潮平候 ,满载恩光向日归。”律诗一首,后题有“致监察御使日湖唯深”。

http://s7/mw690/001R48CTzy72Rc6XZaKd6&690  一幅明代彩绘南京城图" TITLE="送朝天客歸國詩章圖———   一幅明代彩绘南京城图" />
    送朝天客归国诗章图  韩国中央博物馆藏

由于该图藏于韩国,另外根据诗堂上的题诗被称为朝天图,而朝鲜出使明朝被朝鲜自己称作“朝天”,所以长期以来该图被认为是明朝洪武至永乐年间朝鲜使臣出使明都南京的史实写照。但该图被披露以后根据相关韩国学者研究,以及对画中的图像释读我们可以发现,该图描绘的南京城实际上为明代中期以后的形象,图中比较明显的两处建筑可证明该图绘制时间上限,如图中绘有大报恩寺及其琉璃塔,该寺建于永乐十年,至宣德年间方才完工。另绘有承恩寺,该寺院为景泰二年太监王瑾舍宅为寺所建。所以该图最早上限为景泰二年。而此时朝鲜使臣已经直赴北京朝贡,因而图中的事件绝不可能是朝鲜使臣归国的场景。

另外诗堂文字中提到的“日湖”指的是宁波,监察御史也是中国的官名,图中主人所乘之船为明代官家驿路站船,与朝鲜出使所乘海船不同,可见该图主人翁是一位中国人,可惜的本人尚未找到金唯深的相关材料。在明代中后期流行一类“待漏图”,描绘官员于宫阙之下待漏上朝,用以表彰士大夫侍奉君王,在朝为官的宦迹,这类图像或将宫阙都城隐约描绘,或以全景展示的方式描绘,无疑我们见到的这幅朝天图属于后者。现存南京博物院的《北京宫殿图》(图2)即是相同题材的作品,只不过背景分属南北两京。由于南京此时已经只是留都,已无朝可上,所以作者保留了留都全景式布局,将离别送行表现为全图的主题,凸显了像主在南京为官与南京官场士大夫良好的关系。 所以图中描绘的场景应该是在南京为官的唯深为了纪念自己的宦迹所作的一幅纪功性质的肖像画。

http://s3/mw690/001R48CTzy72Rc8zEXg22&690  一幅明代彩绘南京城图" TITLE="送朝天客歸國詩章圖———   一幅明代彩绘南京城图" />
    北京宫殿图  南京博物院藏

当然全图中最为瞩目的即是画面中描绘的南京应天府城。该图延续了洪武京城图中的南京城的构图方式,将南京城的外城、内城、皇城、宫城等重要的建筑、山川、湖泊悉数囊入其中。图中的建筑简单概括,描绘的不够准确,只能做参考(如图中描绘的承天门、端门等),但也提供一些重要信息。如图中描绘的多处牌楼,可见明代南京如后来的北京一样建有许多牌楼,且牌楼的样式相近,为冲天式牌楼。又如图中承天门牌匾,书写“承天之门”,与其它门殿牌匾书写不同,可见该制度即始于南京大内,一直延续到北京。图中皇城墙周边有一圈小的房子,这些应该就是文献中提到的巡守铺房,为守卫皇城的军士的值守房。又如图中描绘的钟、鼓楼二楼,与今天北京所见二楼形制极为相似,再度证明南北两京建筑规划设计上的血脉传承。

该图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舆图,但是具备了舆图的诸多特征,为我们研究明代中晚期的南京城布局,以及明代南京城内建筑的复原都有积极的研究意义。当然该图的研究才刚刚开始,相信不久的将来,图像的释读的结果会推进明代南京的研究。

本文已经发表至《南京日报》风雅秦淮 2016年6月29日,文章被小编改动颇多,现在贴出原文以嗜同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明故宫的棕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