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析原地掷实心球的步法

(2010-06-25 10:42:20)
标签:

教学总结

杂谈

分类: 教育教学

原地投掷实心球作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之一,也是当前许多省市列为中考体育考试项目之一,其日益被广大的体育教师、学生和家长所重视。在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就有介绍实心球的技术动作,但没有详细介绍脚步的动作,只是提到球出手后,右脚(如投掷前两脚前后开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向前迈出一步。为此,许多教师和学生不太理解其中的内涵,而判定投掷动作是否符合标准,究其原因主要是出手后,到底动一只脚,还是动两只脚的问题。在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明确说明,以免混淆是非,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一、原地掷实心球动作分析

    1.方法:双脚原地平行或前后站立在起掷线后,双手持球于头顶上方,将球用双手向前掷出。

2.规则:球掷出前双脚不得有任何形式的移动(也就是不用任何形式的助跑),实心球出手后可向前迈步缓冲,但身体任何部位不得触及起掷线或落地区。

3.球出手后脚步动作的界定:在原地推铅球的动作要领中说明,铅球出手后,右腿迅速与左脚交换,左腿后举,降低身体重心。同样,在实心球出手后,后脚可向前迈出一步,缓冲向前的力量,以维持身体的平衡。根据生物学原理,在迈出后脚的同时,为保持身体平衡,另一只脚自然向前。为此,在实心球出手后,应当可以动两只脚。

   二、投掷前的步法

    1.左右脚。也就是两脚左右开立,距离与肩同宽或略小。

2.前后脚。也就是两脚一前一后站立,至于哪只脚位于前,哪只脚在后,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而定,一般右手为强手采用左前右后站立;左手为强手时则反之。通过实践,大部分学生采用左前右后的站立方法。

三、投掷后的步法

根据原地掷实心球的动作要领,当实心球出手后,脚可向前迈出一步,主要是缓冲向前的力量,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1.原地步。投掷者在球出手后,双脚仍以投掷前一样,也没有离开过地面。这种方法以左右开立进行投掷者为多,主要原因是害怕踩线。这种投掷的用力主要依靠腰腹肌群,在脚和腰协调用力方面较为明显,但出手后身体重心较难控制。

2.并步。投掷者两脚前后站立,前脚脚尖靠于起掷线,当球出手后,后脚向前脚靠拢并齐。这种步法有利于增加实心球的动能,增大出手速度,由于缓冲采用并步,不利于身体平衡的控制,容易踩线。主要适用于心细、稳重的学生。

3.上步。投掷者两脚前后站立,前脚离起掷线适当距离(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宜的距离,一般控制在大半步左右),当球出手后,后脚向前一大步。由于出手后,脚的移动距离大,有利于上体前摆幅度动作,使投掷时的动能加大,有利于提高出手时的速度,对投掷者的上下肢力量要求较高。主要适用于身体素质好、胆大的学生。

4.交换步。投掷者两脚前后站立,前脚脚尖靠于起掷线,当球出后,后脚与前脚快速交换位置。这种步法也有利于增加实心球的动能,增大出手速度,但对投掷者的身体协调性要求较高。主要适用于动作快和协调性较好的学生。

经过实践,其中第一种步法适用于两脚左右开立或前后站立的原地掷实心球,后三种步法适用于两脚前后站立的原地掷实心球,采用两脚前后站立可使身体重心充分的后移,有利于发挥腿和腰腹肌在投掷方向上的用力,加上有较充分的“超越器械”动作,从而增加实心球的动能,增大出手速度。对于球出手后,如何选择用来缓冲的原地步、并步、上步和交换步,最好先让每位学生都学习掌握四种步法,然后不断地进行反复练习比较,最后选择确定适合于自己的步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