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应用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美术教学与语文学科之间的巧妙整合,是很有意义的。尤其是美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几乎在美术教育实践中显得相当的突出。不少的美学家和美术工作者对于这个类似课题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里,我们根据前人研究的经验,结合自己在小学美术教学岗位工作中的一些实践和摸索,特制定了如下实施计划:
1、学习并组织讨论美术课题的开题报告,畅谈实施课题研究的方案。
2、认真研究和领会《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并体现于教案及课堂教学之中,做到“心中有课标”。
3、提倡终身学习,继续教育学习,开通教学信息的渠道,订阅有关报刊杂志,如《中国校外教育》、《美术报》、《中国美术教育》、《少儿美术》、《中国书画报》等等,学习了解教学最新动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做好读书笔记。
“什么样的人才才是我们未来所需要的?”我认为应该是会自主探究的综合型人才。而我们现在的孩子往往习惯了爷爷奶奶的溺爱,父母的包办,缺少了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而根据我们班没有学习兴趣、不爱主动学习、但活泼好动、喜欢课外知识的种种特点,我尝试着进行了美术学科和语文课程的整合,希望能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极大地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意义: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整合,可以极大地激发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为语文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可以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将这些设施赋以生命的活力,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课程资源之一,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给学生搭建了积极参与读写的平台,激发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动笔,做生活的有心人,另外在学校宣传栏、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手抄报,发动学生精心布置班级,让学生在校园、班级中能有较大的机动时间和自主学习空间,开发和利用更新校园、班级资源,及时吸纳各种信息 , 多种渠道感受学习。在充满童真童趣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目标:
1、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重点:
着眼于小学语文、美术学科整合的应用研究。
内容:
拓展教育时空,开发校本资源。
1 、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将这些设施赋以生命的活力,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课程资源之一,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校刊给学生搭建了积极参与读写的平台,激发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动笔,做生活的有心人,班刊也激发学生乐写、敢写、好写的积极性。另外在学校宣传栏、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手抄报,发动学生精心布置班级,让学生在校园、班级中能有较大的机动时间和自主学习空间,开发和利用更新校园、班级资源,及时吸纳各种信息
, 多种渠道感受学习。在充满童真童趣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2、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本学年我们继续研究校本课程,如继续探讨“对课”,继续出版校刊;充分利用长春的自然、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语文。走出校园,调查家乡玉米、高;粱、大豆等农作物的发展、生产、销售情况;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调查、访问,写调查报告,做手抄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大语文世界中学习语文,让学生收集对联、广告语、俗语、谚语,在生活中寻找错别字,改正错别字,提高学生用语文的能力。在实践中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家乡的迅猛发展,激发学生热爱家乡,长大建设家乡。
3 、创设多彩的有利于母语学习的校园环境
阅读教学中,老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材只是个载体,老师在充分解读文本,理解文本,创造性理解使用教材,积极挖掘文本中的资源:挖掘课文空白,生成话题;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理解,激发学生想像、探究,老师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创新,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如《二泉映月》中“小阿炳望着师傅饱经风霜的脸”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联想,可以从生活上,也可以从精神方面说说师傅饱经了哪些“风霜”?学生畅所欲言后再引导学生以《饱经风霜的师傅》为题画一幅画。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由此可见,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课程可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整合,极大地激发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为语文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对本校数学教师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他们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以本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原因,并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2、文献研究法
查找已有的与有效教学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进行验证和实践,分析成功经验和方法,形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教师的教学实验、反思、总结,再实验、反思、总结,去芜存精,取得预期成果。
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方法及成果。
五、课题研究计划
1、理论准备阶段:2008年4月到10月,课题组学习理论知识,制订研究方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方案实施阶段:2008年8月到2009年10月,课题组成员分年段实施方案,积累第一手实践材料;
3、方案反馈交流阶段:2010年9月,课题组就前期实施情况进行交流,做出实践小结;
4、结题阶段:2010年10月,将各年段实施情况进行汇总整理,使这系统化,并编撰成论文形式。
六、实施阶段
1、教师文学素养的提高
2、尝试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敢于开拓创新
⑴创造性使用教材,多用启发、创设情境的方法;
⑵搜集名家作品和优秀儿童画作品,欣赏优秀作品,启发学生的作品创作;
⑶鼓励学生用绘画来画日记;
⑷利用兴趣小组和学校组织的“班班有美展”、“学生作品展”、“灵巧的手”制作剪纸等比赛,创设审美氛围;
⑸利用学校网络展厅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
⑹编辑学生创作的作品集,进行互相交流。
⑺让学生编故事和画故事。
3、切实加强家校联系配合
利用家长会向家长渗透一些与美术知识有关的问题。如:如何利用美术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
七、总结阶段
1、将获奖证书、活动照片等收集整理,加工课题研究的资料数据、典型材料,以及活动过程的各种资料。
2、制作学生作品光盘。
3、收集部分教学研究的随笔和反思,装订成册,作为第一手研究资料给以保存。把自己研究心得整理写成论文,由学校先评比,再推荐各级部门各类报刊发表。
5、参加学校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会的活动,争取以最多研究资料、最高档次的研究成果结题。
4、整理审美活动资料
八、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组研究成员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丰富的教育科研经验。他们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有多篇在省市级和国家级教育报刊杂志上发表,都承担或参与过课题研究工作,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动力。课题组成员由区教研员和有着丰厚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他们有的多次参加省市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同时我校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在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的支持,我校具备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拥有较为坚实的研究基础,具有研究课题的丰富资料,相关书刊10余种,科研设备先进,开通了互联网,每个办公室和教研室都可以通过微机获取先进的信息。此外学校在时间上、设备上给予保障,由学校校长负责课题的指导工作。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综合性的研究论文一篇。
十、课题组成员
组长:
组员:
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应用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申报人:
单
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