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纸
小纸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3
  • 关注人气: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古诗文背诵默写情景式训练(172-228)

(2018-03-01 16:22:00)
标签:

教育

高考

高考古诗文背诵默写情景式训练(172-228)

肖立俊

172、屈原《离骚》(节选)中,直接表明革除弊政、变法图强主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苏洵在《六国论》一文中用作论据,把它高度浓缩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个字。

173、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其中“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句以水喻愁,李煜《虞美人》词中运用了相同手法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句运用了递衬(以好衬更好或以坏衬更坏.也叫正衬)手法,柳永《雨霖铃》词中运用了相同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4、诸葛亮历来是人们称道的对象。杜甫的《蜀相》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概括诸葛亮一生的业绩,  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不仅赞叹诸葛亮的业绩,更以诸葛亮自况,表明矢志恢复中原的志向。

175、长江是丰富的。面对长江,孔子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李白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情思;杜甫有“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的壮阔描绘;苏轼笔下则有“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雄奇美景。

176、古代许多诗人在诗歌中抒发了“愁”的情绪,例如,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介绍屈原写作《离骚》的情况时就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_____________。”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_____________。”李煜在《虞美人》中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道:“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__________  ___________。”

177、在古代诗词中,风,成了诗人表情达意的载体,它充满灵性,蕴含诗意,呈现出众多不同的意象:既有和谐、自然、美丽的天使习习之风,柔美轻拂,祥和静谧。如:苏轼《赤壁赋》中的“ _____________,水波不兴。”也有慷慨、悲壮之风,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  _____________。”当然也少不了离愁、忧怨、伤感之风,如秦观的《鹊桥仙》中的“  ______________,便胜却人间无数。”

178、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古人诗文中涉及爱情的佳句很多。有表相思的,如《卫风·氓》“不见复关,____________,既见复关,载笑载言”,《锦瑟》“  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有表忠贞的,如秦观的“ 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有表离别的,如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

179、古代诗人在诗词中常以“烟”来烘托意境。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念去去,___________ ,暮霭沉沉楚天阔。”

180、酒本是一种饮料,但在中国却有着历史悠久的酒文化。在古代诗人笔下,与酒有关的诗句不胜枚举。曹操在《短歌行》中以“  ______________,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诗句慨叹人生之短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就有“春江花朝秋月夜, ___________。”的诗句,表明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柳永也在[雨霖铃]一词中写有“ ______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抒发跟情人难舍难分之情。更有诗仙李白的“五花马,千金裘,_____________,与尔同销万古愁”的狂放之笔。

181、古代诗文中,许多名句或寄寓理想或蕴含哲理而流传千古。譬如:屈原《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_____________,常在于险远”。

18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写蜀道险峻高大,易守难攻的特点,极有气势。《西厢记》长亭送别时所渲染的秋景图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劝学》阐述学习的坚持精神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阿房宫赋》中叙述陈胜、吴广等起义一举毁灭秦王朝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迟迟不出场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183、被贬于黄州的苏轼与客人泛舟长江,面对长江的浩荡无穷而感慨万千:“ 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在游赤壁时,目击滚滚长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他在“故国神游中”得到解脱,抒发了“人生如梦,____________”的心底悲歌。

184、陆机《文赋》指出,写作的奥秘之一是“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贾谊《过秦论》明言秦亡原因的警策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询《六国论》的警策语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的警策语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警策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白居易《琵琶行》的警策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18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风雨的名句。比如《荀子·劝学》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和杜牧《阿房宫赋》中的“歌台暖响,春光融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__________”和李清照《声声慢》中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186、古典文学中的“月”往往表达一种寂寥之情、凄凉之感。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有“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__”,月色朦胧迷离,恰似诗人当时的心境;刘禹锡的《石头城》中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触物伤怀,慨叹胜迹不再繁华过眼的历史沧桑;李白的《蜀道难》中有“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空山”,诗人神游八极,由衷感叹蜀道神秘诡谲。

187、古诗文中有许多借酒寄慨的名句,如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___________”;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鬂,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_____________,扣舷而歌之。”李清照《声声慢》:“  __________,怎敌他晚来风急。”

188、“风骚”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它们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历来文人从中吸取营养。曹操的《短歌行》就直接以《诗经》中的句子入诗,如“ 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苏轼在月夜泛舟赤壁之下“举酒属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说的“其志洁, ___________,故死而不容。”则分别是将《诗经》、《楚辞》中的句子化入文章之中。

189、曹操《观沧海》中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意境阔大,气象雄浑。杜甫《登岳阳楼》中与此意境极为相似的一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姜夔《扬州慢》词序中有“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句,“寒水自碧”用乐景写哀情,意味深长。杜甫《蜀相》中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联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90、古人描摹音乐有正面描写,也可通过侧面来烘托。《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________”就是正面描写箜篌乐曲声,而《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就是侧面描写来烘托江上箫声的。

191、用典是古诗词的写作手法之一,如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用女娲典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石破天惊逗秋雨。陆游在《书愤》中用檀道济典故直抒胸臆,一吐满腔忧愤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的《山居秋瞑》中“ ____________,王孙自可留”是反用古语,表达自己归隐山林的愿望。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婿,_____________”借写南朝宋代刘义隆北伐的失败来警告当今统治者。

192、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_____。”因此,杜牧在《阿房宫》中劝诫统治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3、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丝竹乐器演奏的名句,如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_____________,芙蓉泣露香兰笑”;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其声呜呜然, ____________,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194、“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引发了人们对月球探测的种种遐想。其实,中国古代许多诗人,在他们的诗文中以月亮为描写对象,抒发了对飞天探月的瑰丽幻想:王维写下了“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优美诗句,李白发出了“____________,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感叹,苏轼月夜泛舟赤壁,寄托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情怀。

195、雨本寻常,但却常常能淋湿诗家的心。读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能体会到一种清新与宁静的自然;而读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便感到那点点冷雨从词人的心中落下,滴到我们的心中,霎时凄凉浸遍全身的体悟。读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水澹澹兮生烟”,我们会被诗人丰富的想象所折服。

196、孔子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望岳》诗则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庾信有诗“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初唐王勃《滕王阁序》便有了名句“ 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陶潜说“吾安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李白便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  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陶潜在《归园田居》中有“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盛唐诗人王维在《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化为“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197、纵观“登高”诗,先有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占有时间的高度,后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占有空间高度;而杜甫《登高》“ 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伤。

198、古代诗文写景各有特点,李白写蜀道山水,“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以山川之险揭示蜀道之难,杜甫写景既有“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的清新自然,也有“ 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的雄浑阔大,而孟浩然则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写出了朦胧而明净、深远而静谧的意境。

199、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借感叹历史人物诸葛亮“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来抒发自己功业无成,壮志难酬的情怀;南宋诗人陆游在《书愤》一诗中,以“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来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郁愤之情;李白用“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复醒”来表现诗人对权贵的鄙弃;苏东坡则用“人生如梦,____________”来表达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200、“水”是诗人们钟爱的意象,在诗人笔下,它或灵秀或壮阔,或低吟或高唱,给作品增添了丰富的意趣。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 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李白《蜀道难》中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里的“二川溶溶,________________”;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

201、《诗经·卫风·氓》“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表现了女子婚后生活的勤劳与辛苦;《迢迢牵牛星》“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___。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状织女织布之繁忙和织布不成的忧思;王维《山居秋暝》“ __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描绘了少女们勤劳、朴素和开朗;王实甫《长亭送别》“  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表现了女子离别亲人时的伤感。

202、李白《将进酒》“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复醒”,表现了对奢侈腐败的否定;杜甫《登高》“ 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抒发了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难以排遣的心情;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______________”,寄寓了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苏轼《赤壁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表现了作者坦然面对人生的达观胸怀。

203、赏读描写山川景物的诗文,不仅可以观赏自然景观雄奇秀丽,与作者分享到达佳境的乐趣,也可以得到一次灵魂壮游的感悟与启迪。我们可以和李白同攀蜀道,体验“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的动人心魄;可以和杜甫同登岳阳楼,感受“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的雄浑阔大;可以和王维同行,于空山新雨后品味“明月松间照,________”的清新自然;还可以与王安石一道在未能尽兴游览之余,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的人生哲理。

204、中国诗人似乎对月亮有一种独特的情感,他们对月亮的惊叹和对月亮的深情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形成一种独特的月亮情结。比如,李煜的《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月营造氛围:“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_。”柳永在《雨霖铃》中的千古绝唱:“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_____________。”更有苏东坡《赤壁赋》里的“ __________,徘徊于斗牛之间”。

205、同一景物在不同诗人的笔下,往往显示出不同的色彩。同样是描写长江,杜甫在《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勾画则是“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6、曹操《短歌行》“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曹操尽可能多地接纳贤才的愿望;苏轼《赤壁赋》“白露横江,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写出了江面之广阔。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高度赞扬屈原洁身自好的操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           

207、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缘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有这样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锦瑟》也有一联提到杜鹃“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8、李白是盛唐诗歌的杰出代表,《蜀道难》中写了蜀道的艰险难行,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空山”的句子写出了蜀道的凄凉景象。

209、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篇》中写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其意思与韩愈《师说》中写的“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近的。

210、贾谊《过秦论》“吞二周而亡诸侯 ____________”,极言秦始皇的功业;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抒发了壮志未酬的遗憾;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 ____________”,表现了抗击金兵的豪迈气概。

211、面对命运的坎坷,不同性格的古代文人有着不同的生活态度。如东晋诗人陶渊明选择归隐田园,过着“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的闲适生活;而苏轼则借《赤壁赋》中“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 ____________”的美句来表达自己豁达的情怀。

212、杜甫善于运用对比,他的诗中往往以天地之广大与自我之渺小对比,三言两语就写出了身世凄凉之感,如《江汉》开头两句“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旅夜书怀》的结尾两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还有《登岳阳楼》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这种写法。

213、古人讲究炼字。一个平常的“空”字就被赋予丰富的意蕴。李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进酒》),用一“空”字,抒发了怀才不遇的伤感。杜甫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蜀相》),用一“空”字,极写武侯祠的荒凉。

214、纵观“登高“诗,先有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占据时间高度;复有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占据空间制高点;至杜甫《登高》,达到“登高”诗之巅峰,其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千古流传的佳句。

215、中国古代诗人常借酒抒情,杜甫在《闻官兵收河南河北》中用“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喜悦;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写自己的忧愁。

216、古典文学中的“月”往往表达一种寂寥之情、凄凉之感。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有“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人忘归客不发”,这个“月”真切地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悲凉心情。李煜的《虞美人》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哀叹时光飞逝、故国难再的悲伤。李白的《蜀道难》中有“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空山”,表达出诗人对蜀地环境的悲叹。

217、同样是描写长江,杜甫在《登高》中描写的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描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景物描写因人的身世、个性、心情、写作目的的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的色彩。

218、岳阳楼真是幸运,有过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岳阳楼》)的苍凉,有过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豪情。范仲淹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为山水添色,使岳阳楼名震天下。

219、《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李白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心中的不平之气,也流露乐施展抱负的愿望。其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在苏轼《前赤壁赋》中,描写江面风平浪静,且可与《后赤壁赋》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一句相映成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在《腾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

222、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3、姜夔在《杨州慢》中写扬州昔日繁华的长街,如今全是荠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中的这几句话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22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的秋,写秋却让人体会不到萧瑟与凄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王勃笔下的秋,笔触虽明媚,却总有几分落寞。多情的文人就是这样用自己的感情为景物染色。

22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评秦统治者奢侈时写道:“钉头磷磷,____________;瓦缝参差,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26、“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这是画家的技巧,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天姥山的雄伟气势则是另一番气象:“天姥连天向天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一出,后人评之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甚至称它为“旷世之作”,其中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遂成为千古佳句。

227、《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演奏第一乐段时兼用比喻和摹声,“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___”,急切而愉悦。第二乐段轻快流畅后又逐渐缓慢下来,“ 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第三乐段发展得很快,“ 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热烈而紧张。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曲终收拨当心画,____________”,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228、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