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铭德:股市新政最大败笔
(2012-06-14 10:20:37)
标签:
股票 |
新一任证监会为繁荣发展中国股票市场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其中大力推进战略投资者入市;鼓励上市公司分红;抑制炒新股现象等等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市场仍然低迷,投资者仍然缺乏信心。市场实际反响与证监会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形成很大反差。证监会领导层应当冷静思考原因在哪里?这个原因广大投资者心里很清楚,一目了然。就是证监会对市场扩容与股价关系的判断和做法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观点一直存在极大误区、失误。我们认为,证监会如果对这个市场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不弄清楚,不辩明白,仍然坚持原先的错误理念,那么振兴中国股市所有利多措施的推出都会被市场扩容这一个利空所抵消。
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在回答投资者反对扩容时的重要观点是:股价与IPO扩容没有必然联系。其中两个重要理由是,沪深股市前二十年股价与融资规模关联数据是,股价上涨年份往往是新股发行量多,融资规模大的年份,反之是股价下跌年份;另外,今年新股发行比去年有所减少。由此说明,股价涨跌与新股发行量没有必然联系。这个观点及论据能够成立吗?不能。从事后统计数据看,沪深股市当年的股价与当年新股发行量确实存在正相关联系。但是,我们只要进一步分析当年当时股价为什么涨?为什么会大量发新股?就会发现原因并非简单。在中国,股价与新股发行之间有直接关系,比较复杂,需要从当时具体情况分析。
沪深股市是新兴市场,市场规模具有快速扩张特征。沪深股市二十余年涨跌规律特点是,每次股市上涨时,证监会便大量发新股,随后股票供大于求,股价下跌,股市陷入熊市。面对熊市,证监会开始并不愿意放慢或停止新股发行。在其它措施失效不灵时,证监会对付熊市最见效的方法就是暂停新股发行,直到股价恢复到一定阶段再发新股。沪深股市1994年的330点、2005年的998点、2008年的1664点三大熊市最终都是在暂停新股发行的情况下才反转向上,提振信心的。很显然,每次牛熊转换的主要直接因素都与新股发行量紧密关联。由于大量发新股,股市从牛转熊,然后停发新股,股市再从熊转牛。事后统计数据并不能否定当时市场扩容对股价的直接影响。
目前,沪深股市仍然陷于漫长熊市中,面对市场低迷之际,只有暂停或大量少发新股,才是恢复市场信心的主要基础条件。否则,一边继续发新股,一边高喊股市春天来临,其效果互相对冲。广大投资者对市场,对证监会仍然缺乏信心,不敢积极入市。
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在回答投资者反对扩容时的重要观点是:股价与IPO扩容没有必然联系。其中两个重要理由是,沪深股市前二十年股价与融资规模关联数据是,股价上涨年份往往是新股发行量多,融资规模大的年份,反之是股价下跌年份;另外,今年新股发行比去年有所减少。由此说明,股价涨跌与新股发行量没有必然联系。这个观点及论据能够成立吗?不能。从事后统计数据看,沪深股市当年的股价与当年新股发行量确实存在正相关联系。但是,我们只要进一步分析当年当时股价为什么涨?为什么会大量发新股?就会发现原因并非简单。在中国,股价与新股发行之间有直接关系,比较复杂,需要从当时具体情况分析。
沪深股市是新兴市场,市场规模具有快速扩张特征。沪深股市二十余年涨跌规律特点是,每次股市上涨时,证监会便大量发新股,随后股票供大于求,股价下跌,股市陷入熊市。面对熊市,证监会开始并不愿意放慢或停止新股发行。在其它措施失效不灵时,证监会对付熊市最见效的方法就是暂停新股发行,直到股价恢复到一定阶段再发新股。沪深股市1994年的330点、2005年的998点、2008年的1664点三大熊市最终都是在暂停新股发行的情况下才反转向上,提振信心的。很显然,每次牛熊转换的主要直接因素都与新股发行量紧密关联。由于大量发新股,股市从牛转熊,然后停发新股,股市再从熊转牛。事后统计数据并不能否定当时市场扩容对股价的直接影响。
目前,沪深股市仍然陷于漫长熊市中,面对市场低迷之际,只有暂停或大量少发新股,才是恢复市场信心的主要基础条件。否则,一边继续发新股,一边高喊股市春天来临,其效果互相对冲。广大投资者对市场,对证监会仍然缺乏信心,不敢积极入市。
前一篇:顾铭德:红五月概率大
后一篇:顾铭德:沪深股市的天下奇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