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后而定,行且坚毅
(2011-10-29 21:17:16)
标签:
杂谈 |
任何一种决策,都不可能百分之百正确。它的正确与否,要由结果来验证。而决策所造成的结果,是以概率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也就是说,再正确的决策,都有可能出现错误的结果。说透了,决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赌博。
做决策的时候可以这样想,但贯彻执行的时候,就千万不能再抱有这样的念头。这时候你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上帝在你这一边,幸运之神在你这一边,你是战神,战无不胜,胜利必将属于你。
有句谚语,叫做“两军相逢勇者胜”。两军相逢,从概率上说,是胜负各半。但是,从历史事实上看,胜利之神从来就眷顾那此充满必胜信心,义无返顾,勇猛向前的一方。老子说:“哀兵必胜”。为什么呢?因为哀兵充满复仇的心愿,惟一的目的就是要取胜、要复仇,为此不惜一切代价,首先在气势上就压倒敌人了。遇到这样的“疯子”对手,敌方鲜有不败。
一个正确的决策,只能说它的胜算较大。但能否实现胜算,还要看你是否能够善始善终、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不然,从再好的决策,也无从证实它的正确性。
不要在执行的时候怀疑决策,在贯彻执行的时候患得患失,犹优寡断。就算是不走运,你执行这个事前以为是正确的决策,它恰恰发生了错误的结局,你也要不折不扣、一丝不苟地执行下去,不到最后一分钟,不要轻易言败。就算是最后的结果是失败的,但从全局来说、从长远来说,你仍然是胜利者,因为你从中得到了别人没有的经验教训。一局的输赢改变不了什么,而从统计的角度来看,因为你执行了正确的决策,从长远来说,你必然是赢多输少,最后你还是赢家。
历史对一些庸才的评价是“多谋不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袁绍。曹操手下有个与诸葛亮齐名的谋士叫郭嘉,起初投奔袁绍,后来离开他。他对袁绍的评价是“好谋无断,难于成事”,就是说袁绍这个人多谋寡断,有谋无断,没有决心,不果断,成了不大气候。结果被他言中,官渡之战袁绍的毛病暴露无遗,打了败仗,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展。所以,有谋还要善断。
“多谋”是必须的。在决策前要评估各种风险,要预备多种方案。但是,一旦做出抉择,就一定要做一往无前,义无返顾。
现在的投机市场,有两种人赚钱,一种人亏钱。
赚钱的是这两种人:一种是大智者,心中无我,与物相随,循道而行,应时而动;一种是笨钝之人,他不够聪明,没有自己的意见,只是机械地按照公式操作,公式发出信号叫建仓,他就建仓,公式发出信号叫出场,他就出场。不论赢输,不理胜败,但是累计下来,结果是赢多输少,也赚了钱。
不赚钱的就是我们平常所谓的聪明人,他喜欢向市场卖弄他自己的聪明,预言行情走向,臆断压力阻力,摸顶抄底,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最后弄得自已都不知所措,狐疑不定,患得患失,犹优寡断,赚了一点就跑,亏了又不舍得止损,把整个操作原则给弄扭了,结果是频繁进出,小赚大亏。有些甚至贪多鹜得,赚了想赚多一点,亏了想亏少一点,不断“优化”公式,“优化”系统,见异思迁,没有把一项决策贯彻执行到底的决心和意志,没有把一个系统坚持到最后的恒心和毅力。市场上亏钱的,大多是这种人。史书上把这种人叫做“恃术之士”、“小智之人”,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惹来杀身之祸。
话说回头,我们如果不用顾及“政治正确”的话,袁世凯确实有他的过人之处的,不然也不可能从一个落拓士人最后混到民国大总统。他以“谋定以后,行以坚毅”为座右铭,值得我们借鉴。
古语也云:谋之贵众,断之贵独,虑之贵详,行之贵力。政府的领导能力体现在“众谋、独断、详虑、力行”,决策水平不高,是因为领导在决策过程中,或缺乏“众谋”,或缺乏“详虑”,或两者皆缺;而决策执行不好,则是因为领导在执行决策过程中,或缺乏“独断”,或缺乏“力行”,或两者皆缺。缺乏“众谋”和“详虑”,是由于思想方法不正确,而缺乏“独断”和“力行”,则是由于魄力不够。
做任何的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不可以武断,更不可以悬而不决。机会往往是一次性的,失去了也就再也不会再来一次。
谋在先,行在后,坚定不移,详谋而力行,这是完成某件事情的最核心指导思想。谋是方向,行是路径,两者互为条件和前提,坚持走到终点。当你一件事情没有完成,请反思一下,是否这两个因素的哪一个没有做到位。是“谋”错了,还是“执行”的时候没有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