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代隶书中坚批评榜之——鞠闻天

(2016-06-10 21:18:26)

当代隶书中坚批评榜之——鞠闻天

 

郭名高

 

还是端午假期间,校园里甚是静寂。

窗外掠进一缕清风,桌上的纸张哗啦地响。接着,传来噼里啪啦的响动,地上铺的字就翻卷、舞蹈起来。

鞠闻天的作品占据了我的空间。

进入仲夏,天气无常。喝一段时间红茶,这会儿换了铁观音。一盅一盅,杯盏在桌上闹出了动静,动静使室内愈发寂静。起初,这茶有些苦涩,续水两道,那清香开始在舌苔里盘旋。

七八年前,鞠闻天在中国书法家论坛做过一个帖子,名曰:“金戈铁马--鞠闻天的书法到底什么样子?”今日再此浏览,老齐极尽插科打诨之能事,于《鞠闻天隶书断想》末尾,还重墨表扬了他的行草和魏碑楷书。自然,这个帖子较为全面地展示了鞠闻天的才华,回帖者达八百余众,点击量接近18万人次。

读罢帖子,我起身续水。咂摸着嘴唇,觉得这茶味正是时候。瞥一眼地上铺排的作品,无论大字、小字,鞠闻天的隶书涤荡出了不同昔日的静谧、厚重,还有些许开张、从容。

]http://s13/mw690/001R1WO5ty72ns1Cs0c9c&690


多年前,书法超市即设了鞠闻天书法专卖店,这在隶书作者、尤其是中青年书法群体中,是不多见的。我琢磨了许久,不是鞠闻天获了多少次奖、入过多少展览,他以中庸之学来塑造自己的隶书风格,暗合了更多书法受众的口味,换句话说,鞠闻天的隶书极具卖相,算得上雅俗共赏了吧!用心品咂,他的隶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正大气象。鞠闻天隶书的正大气象缘于对结体、章法、笔法、线质诸多元素的锤炼与经营。以结体论,展览时代的隶书创作讲究先声夺人,在纵横、大小、粗细、正敧多元素上极力夸张,制造对比关系,使视觉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一路风景无限好,乍看激情,久视则乏味。鞠闻天隶书外紧内松,弱化主笔,似正还斜,似匀却有纵横、大小、刚柔、粗细之变,分寸感极好。他的隶书布白纵有行、横有列,貌似整饬,却能就势赋形,故不显得呆板。他裹锋、铺毫并用,中锋求古,侧笔取妍,线条中段若脉搏之跳动,清劲、拙朴,极少扭捏作态。

    二、 书卷气。若得书卷气,首在养心。气平心和,胸储万卷,审美自然有异粗犷武夫。就技法层面讲,施笔、着墨皆能从容舒缓,结字便可恪守中庸之道。较之前作品来看,鞠闻天的隶书去掉了些许躁气,用墨润泽,偶有枯湿对比,亦能平和自然。

http://s13/mw690/001R1WO5ty72ns3oIFu6c&690

三、 刚柔相济,动静相生。鞠闻天隶书用笔沉实,却不单一。在线性的经营上,注重刚柔之变,动静相生。譬如八尺屏《王世贞诗一首》中“借”之右上部与其它线性的差异,以及“初”之第一个撇画与其它的对比。动静在于主框架的沉实有力与附笔“点”画收尾之轻佻可人。当然,刚柔、动静调和不仅见于字内关照,还包括字外经营。这类思考在相邻数字中时有显露。比如“色”字沉实,左右“声”、“金”二字便生出刚柔、动静予以调整。

四、 就线形论,鞠闻天隶书线条逆入平出者众,若虎头蛇尾,前粗后细,上重下轻,并列数笔,排布而出,极少变化线形。于小的环绕弧线,常黏并使之构成块面,如绞丝旁,“弹”字右上角等。当然,块面的经营于并列数笔上也有体现,比如“流”字三点水的处理,以及“我”字左边并列三横黏并起笔,使之晦涩浊重,点、线、面对比鲜明,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鞠闻天的隶书系好看一路,受刘文华影响极大。

http://s2/mw690/001R1WO5ty72ns5rhaVa1&690

记得隶书中坚批评榜公布之初,即有书家含沙射影,说某某仅得刘文华皮毛,也能上榜!我清楚,这其中包括了对鞠闻天在内几位书家隶书的质疑。

这天上午,我将他二人的作品做了一番比较。鞠闻天隶书中并列数笔的黏并、上部横画的塌陷乃至铺毫的运用均从刘氏法乳,某些字法也是照搬而来,这一点,毋庸置疑。当然,若以此否定鞠闻天的存在,我又觉得不够客观。凭心而论,鞠闻天在走近刘文华的同时,尚留几分“隔”的勇气和才情。刘文华隶书弘大、恣肆,以魏碑之骨滋养隶书之气,故能刚健、豪迈。鞠闻天则求儒雅、静谧,线条刚柔相济、动静有别,以篆籀笔意换血立身,追求隶书的书写性。

换句话讲,汉碑的共性是主体的,刘文华的贡献一在倡导正大气象,二则锤炼了为世所重的刘氏符号。作为青年书家,厚古不薄今值得肯定,但要走得长远,个人的思考要不断在继承途中日益彰显。

茶过五道,味就淡了。倒掉茶叶渣,再置新茶,续水,细品。或许,几年后,鞠闻天能让我们品出别样的味道。

              http://s14/mw690/001R1WO5ty72ns795Q91d&690


                         2016年6月1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