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拿什么拯救你,疯狂的土豆?

(2011-10-11 06:28:05)
标签:

土豆

拯救

分类: 时事评论

    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人疯狂。

    内蒙古的土豆最近很疯狂,与之一同疯狂的还有内蒙古的农民兄弟。去年的土豆卖到了天价,都是被人从地里直接“抢走”的,有多少要多少,仿佛金灿灿的土豆已经不再是马铃薯,而是金娃娃,于是乎,丰收的喜悦把我们的农民兄弟原本先天不足的情商智商神马商一股脑儿摘除,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踊跃跟进,他们朴实地认为,明年还会像今年一样,土豆换回金娃娃。。。

    还是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叶圣陶先生的《多收了三五斗》吧。。。

 

    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船里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船舷的菜叶和垃圾给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地,填没了这船和那船之间的空隙。河埠上去是仅容两三个人并排走的街道。万盛米行就在街道的那一边。朝晨的太阳光从破了的明瓦天棚斜射下来,光柱子落在柜台外面晃动者的几顶旧毡帽上。

    那些戴旧毡帽的大清早摇船出来,到了埠头,气也不透一口,便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糙米五块,谷三块,”米行里的先生有气没力地回答他们。

  “什么!”旧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美满的希望突然一沉,一会儿大家都呆了。

  “在六月里,你们不是卖十三块么?”

  “十五块也卖过,不要说十三块。”

  “哪里有跌得这样利害的!”

  “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么?各处的米像潮水一般涌来,过几天还要跌呢!”

  刚才出力摇船犹如赛龙船似的一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今年天照应,雨水调匀,小虫子也不来作梗,一亩田多收这么三五斗,谁都以为该得透一透气了。

  哪里知道临到最后的占卜,却得到比往年更坏的课兆!

                                                                        

    不一样的时代,一样的悲催,谷贱伤农的游戏,总是不缺乏大批玩家,而这游戏之所以一再演化为悲剧,是因为这游戏的玩家清一色都是农民,游戏的结局注定是血本无归辛酸的眼泪,这眼泪,要么咽在肚里,要么落在土里。。。

    中国的农民是我们这个农业国度的一大主体,更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然而,他们心地朴实却头脑简单,简单到让人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地步。他们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兢兢业业安分守己在土里刨食吃,可是这样的耕作有的时候怎么看,都像是一场赌局,因为他们可以用来下注的,一是老天爷能否风调雨顺,二是自己对于市场的科学预判,当老天爷的脸色总是X,而对市场的科学预判的能力又总是为0的时候,赌局还会有另外一种结果吗?

    更可悲的是,在这样周而复始的悲剧上演之后,我们仍然看不到我们的数以亿计的农民兄弟可以依托的第三只力量,让他们贫瘠的生活可以有一个有序而稳定的改观。他们一次又一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风险之中,独自抵挡他们这个阶层由于先天不足而招致的天灾人祸,而我们,除了农民兄弟以外的所有的我们,都或多或少是他们辛勤劳作的受益者,面对他们一再流淌的苦涩的泪水,我们于心何忍? 

   

    “媒体高度关注达茂马铃薯卖难现状,包头日报从9月21日起,连续关注报道两篇;10月7日,央视对达茂马铃薯予以重点关注。媒体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几天内,全国各地商贩纷纷涌入达茂旗收购马铃薯,国家商务部组织十余家超市直接到地头收购马铃薯……目前,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5亿斤需应季销售的马铃薯已经销售2亿斤,余下的3亿斤中,1.5亿斤储存逐步销售,其余1.5亿斤争取在十天之内入冻前售完,力保没有一颗土豆冻在地里。”(正北方网——内蒙古人的新闻主页 http://www.northnews.cn/2011/1010/519680.shtml

 

    新闻媒体,农业部,商务部。。。。。。轮番出马,披挂上阵,貌似心系农民,情牵我们的衣食父母,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也做到了,甚至可以说做得很到位,很及时,也解决了这次内蒙古土豆危机的燃眉之急。
    可是,我们不觉得这样的及时和到位的补救措施太缺憾了吗?在管理学上,在危机应对方面,在风险防范上,我们不是经常讲求“事前、事后”吗,为什么每次我们在应对和处置各种危机的时候,所展现的完美,都无一例外是体现在事后,难道不应该反思吗?

    在我国,农民阶层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文化素质低,信息闭塞,眼界狭窄,对于市场的风险规避的能力薄弱,他们迫切需要科学合理的指导。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相关的管理部门,行业协会,都应该给予一定的关注和指导,这既是责任,也是道义。毕竟,我们的吃穿用度都是他们“汗滴禾下土”的结晶,只有他们的生活过好了,我们才有光鲜的衣服炫耀,有各种美味佳肴可以奢享,扪心自问,不是这样吗?

   
    不要让土豆再一次疯狂,不要让这样的悲剧再一次上演。

    我们不要拯救,只要科学和理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