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因为这一天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且与“久久”同音,故蕴含了长久长寿之意。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正式成为我国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重阳节的精彩描述,藉此也可见重阳节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繁盛。屈原在《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也有关于重阳宴饮的描述:“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足见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就已有了饮酒、赏菊的风雅。到了唐代把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至明代,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由此不难看出,我们的祖先还是非常看重重阳节在国家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地位的。
遗憾的是如今已经很难感受到重阳节带给我们的欢乐了,这个节日仿佛早已经销声匿迹,我们既见不到政府方面高调的宣传与引导,也鲜见民间组织自发性的大规模庆祝活动。不要说八零后、九零后了,就连我这个七零后都不知道重阳节到底应该如何过,诸如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和簪菊花等等这些本应丰富多彩的纪念方式于我们是何等的陌生啊,这不是传统的衰败和文化的倒退吗?
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节日,而且节日的存在也使得平淡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日子有了奔头,生活有了想头。但是,时下里能够为人们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节日大都与年轻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洋节日更是风头日盛,在神州大地呼风唤雨,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倒显得有些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我们期待每一个家庭能够把更多的爱留给重阳节,和谐社会把更多的关注留给传统节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