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无言

标签:
家庭父爱父亲闲庭黄香 |
分类: 心缘走笔 |
http://s1/middle/654f2172g8972f96a4c40&690
元宵节灯展旧照
http://s7/middle/654f2172g8972f988cb66&690
元宵节灯展旧照
今天见到父亲,发现他的白发更多了,背也更驼了,但是看到我们一家三口,目光却在一瞬间又盈满了笑意。每次我们回来,父亲都会这样微笑着望着我们,很少说话,沉默中甚至还有些局促,偶尔会逗逗孙女儿以表示对我们的欢迎,然后就是忙不迭地端上饭来招呼我们入席。
父亲日渐苍老了,目光不再敏锐,做家务的动作也缓慢了许多,言语日益寥寥,唯有目光依旧那么温暖。可是直到现在,我也无法准确记住父亲的生日,只记得父亲属虎,已经是古稀之年了。几年前父亲就开始掉牙了,吃饭很不方便,可我终究也没有想到去为父亲镶副假牙。老话总说“养儿防老”,可是如果天下所有的儿子都像我这样的话,对所有的父亲来说真的是一种悲哀,因为相比几个姐姐而言,在孝顺父母方面,我做得实在乏善可陈。
我也不知说些什么,为父亲点支烟吧。
父亲的文化不是很高,过去家境也不是太好,年轻时赶上一个国有大厂招工的机会,这才带着母亲走出了贫瘠的农村,完成了由农民到工人的转变。后来陆续有了几个姐姐,生活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徘徊,那时的生活的艰辛我已经很难用语言做到真实还原,就好比如果你没有吃过黄连,你就永远也不会知道黄连是怎样的苦,有多苦一样。
http://s2/middle/654f2172g8972f56bf961&690我的父亲母亲
http://s11/middle/654f2172g8972f3d009ba&690
我的父亲母亲
一直到我大学毕业,家境才慢慢好转起来,当然,这主要是得益于母亲的自强自立和不甘居人后的顽强毅力。因为家里孩子多,负担重,收入微薄,世态难免炎凉,很多家境好一些的人都在等着看笑话,就像期待一堵单薄的土墙在暴风骤雨中必然会轰然坍塌一样。然而生活总是富有戏剧性的,单薄的土墙终于没有在年年岁岁的风雨中倒掉,很多满怀期待的心反而在这年年岁岁的风雨中脆弱了,失望了,终于发出了世事无常的慨叹。直到现在,还有些父亲母亲的同事见到父亲母亲就远远地躲开了,都年届花甲了还不能释怀,可见思想这东西一旦痉挛抽抽了,要想拉巴直了还真不容易。
http://s9/middle/654f2172g8972f2063d58&690父亲与大姐
说了这么多,除了忆苦思甜之外,还是想说说父亲的性格。如果用几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正直、倔强、保守、奉献。父亲的思想绝对是计划经济的模式,凡事讲究个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所以尽管过去的生活那么苦,他也不愿动动别的心思想想别的办法来改善,好像一旦有这样的想法就违背了他做人的原则似的。而母亲则在勤劳致富和创造机会上无怨无悔,因为从一个母亲的角度而言,为五个孩子营造一个相对宽裕的生活环境是压倒一切的事情,与信仰和原则无关。因此他们之间的观念冲突在所难免,这就像两个人行路,一个要跑步前进而一个要闲庭信步,跑步前进的想要拉上闲庭信步的一块跑步前进,闲庭信步的却想拽住跑步前进的一起闲庭信步,结果难免是跑跑走走停停,颇有点螺旋式前进的哲学意味。
http://s6/middle/654f2172g8972f6ac5f85&690父亲的旅居旧照
等我工作之后,对于生活慢慢有了别样的领悟,对于父亲的印象也不再是简单和片面的了。时代的变迁改变了思想的方式,现在的孩子们很善于攀比,比谁的父亲有权有钱,比房子,比车子诸如此类,似乎一切都成了攀比的对象。我无法这样去把父亲和别人比较,当然我也不希望我的孩子将来也把我这样去比较,我认为理解任何一个人都应该设身处地,决不能偏颇,决不能功利。对于自己的父亲,我只有无尽的感激和无比的敬佩,感激他对我的谆谆教导立言立行,敬佩他带着我们姐弟五人默默跨越数十载艰难的岁月。
天伦之乐
大音希声,大爱无言,我很难准确说出父亲为我们做了哪些事情,或者说父爱有多么辉煌和伟大,但是我知道如果没有父爱,我们的人生一定不会是如今这个样子。父亲关注的目光其实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平凡,可是这种平凡对于任何一个健全的生命又是不可或缺的,记得小时候父亲对我们非常严厉,即便是对于我这个家里唯一的男孩,也很少网开一面,一直到了高中,父亲对我一下子就温情了许多,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苛责和强制,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能够适时地转变了对我教化的方式,但我在这种转变中却仿佛嗅到了那种若有若无的父爱的味道。
父亲的旅居旧照
现在,父亲的生活内容简单到了极点,就是做饭、散步、看孙女儿,当然偶尔也在公园里和那些同龄老人们打打扑克,抽的烟也是四、五元的芙蓉后或者黄山,父亲很少买新衣服来穿,也不让我们把钱花在他的穿戴上,所以虽然父亲的退休金不是很高,可是按照目前的消费还是绰绰有余。
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才知道《三字经》里有“香九龄,能温席”的典故,说的是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冬天用自己的体温替父亲温暖被窝;才知道“首孝悌,次见闻”的道理,即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接下来才是多见识天下的事理。可是扪心自问,自己又如何堪比黄香这个九龄小儿呢?没有成家之前固然已经做得不够,及待有了自己的妻女,目之所及心之所想都是自己小家的一亩三分地,父母的感受和冷暖已然退居到了可有可无的境地,他日,当自己的孩子羽翼丰满之时,老去的我又何尝不是如此无奈?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间是最公正的法官,因为我们都将老去。当我们都把期待和关怀给予自己的下一代的时候,却忘记了我们永远都背负着一种情债,那就是我们的父亲母亲。
当我们也垂垂老矣,回顾无言的父爱,能够问心无愧吗?
http://s1/middle/654f2172g8972f8857ba0&690
父亲的旅居旧照
http://s4/middle/654f2172g8972f76393b3&690
父亲的旅居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