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董卿,你愿意做推广繁体字的形象大使吗

(2010-03-06 00:46:03)
标签:

董卿

欧阳修

生查子

繁体字

形象大使

博友

分类: 时事评论

元宵节那天连元宵是什么味都差点没吃出来。因为一早就在忙着赶制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为题的“品读男人”的乱谈系列。孰料晚上我们的气质美女主持董卿就在这词儿上给全国的亿万观众抖了个包袱,成为元宵节晚会我们大失所望之余一大意外的“亮点”。

其实当董卿轻启朱唇温婉地吟出“花市灯如shu”时,我本能地感觉到自己的耳朵打了个趔趄,但当时好像有其他的背景声音,我疑是自己的耳朵骗了自己,就没当回事。直到今天上网浏览博客时,才确信元宵节我的直觉和耳朵没有欺骗我。

我仔细的研究了“”的繁体字“”与“”的繁体字“”。凭良心说,如果不是董卿,我都不知道“”的繁体字原来写作“”,更无论“”与“”的异同了。当然,如果董卿当晚吟出的“shu”音确是源于“”字的话,这就需要我们推定几个基本的前提:第一,董卿绝对不熟悉几乎是家喻户晓的欧阳修的抒情名词《生查子》;第二,董卿绝对不懂得诗词应该是讲究韵律的;第三,董卿绝对非常热爱我国的繁体字;第四,才会临时准备了一篇繁体字版的《生查子》作为热身法宝;第五,彩排时她的主持稿并没这一句或者所有参与彩排的人员一刹那集体失聪......其实这N个假设中的任何一个,都是我们把脑袋想炸了都想不通的,那么真相何在?原因何在?董卿的解释何在?

本人其实也很欣赏董卿的才貌与主持风格,这件事让我这个准文学男青年也“很受伤”,而且“心太软”,恨不能立马替董卿姐姐找出一个能让舆论释然的说法来。

伤心无奈之余,我宁愿相信第二个假设成立,即董卿非常热爱中国的繁体字并且正在致力于繁体字的研究,才在主持时按照繁体字版的《生查子》照本宣科而意外出了纰漏。这样的话,我就可以斗胆问一句,董卿,你愿意做推广繁体字的形象大使吗?毕竟,在学术界一直都有着保留繁体字来延续中国古典文化内涵的强烈呼声,(敝人不才,也对繁体字情有独钟)按照当下最流行的市场推广手段,董卿这样一位集美貌、才华、人气和亲和力于一身的CCTV当家花旦,如果能够出任推广繁体字的形象大使,那么对于弘扬中华文化绝对大有裨益,无与争锋,当为汉学之大幸也。

国人们尤其是董卿的粉丝们一定很郁闷,因为如果是个二、三流主持人出现类似的走嘴现象(事实上各类主持人大规模泛滥之后,这已经发展为常态了),我们最多一笑了之,谁都不会当回事,更无暇无必要耗时费力在网上吐口水,可这次“走嘴门”的主角偏偏是董卿这样的CCTV当家花旦,腕儿啊!难怪国人会痛心疾首。我注意到很多博友都在为董卿惋惜,甚至大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意味,当然,也有博友在发表了过激的言辞后又郑重其事地向董卿以及网友道歉的,可见我们的主流是不愿意看到董卿“被伤害”的。

董卿一定更郁闷,是啊,为什么伤害观众的人总是我?

但我要说,董卿,你已经做得非常好了,没必要太在意舆论,更无需自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广大观众因爱生恨而对你指责有加,以你的涵养和气度应该是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或许你有自己的苦衷,如果把委屈轻轻地向朋友们倾述出来,对你,对广大热爱你的观众朋友们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当然,你仍然可以选择保持沉默,用未来的实际行动来证明,你,董卿,真的值得我们继续期待。无论你怎样,其实在我们的心目中,你依旧是那个风姿绰约、仪态万方、出口成章的董卿。

送一句话吧:“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董卿珍重,一路走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