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向远老师《宏观比较文学讲演录》读书笔记

(2010-08-12 12:14:26)
标签:

覃泽偶

向远老师

清晨醒来

整理笔记

比较文学

视野思维

取得进步

情感

分类: 漫漫研路不孤单

一.比较文学的定义:

  是一种以寻求人类文学共通规律和民族特色为宗旨的文学研究。它是以世界文学的眼光,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各种文学关系进行的跨文化的研究。

 

二.比较文学20世纪100年间的发展历程:

(1)20年(1898--1919年):发生;

(2)30年(1920--1949年):发展;

(3)30年(1950--1979年):滞缓;

(4)20年(1980--2000年):繁荣.

  其中前三个阶段是后20年比较文学繁荣的前奏;后一个阶段的百年学术史的重心所在.

 

三.比较文学的影响:

(1)连接中外学术;

(2)促进文学交流;

(3)开拓国际视野;

(4)构建世界意识;

(5)打通学科藩篱;

(6)强化整体思维;

(7)在世界文学中为中国文学定性和定位.

 

四.微观比较文学和宏观比较文学的区别:

(1)研究视野的宽窄不同;

(2)研究对象的大小不同;

(3)宏观比较文学有世界的观念,有世界的视野,有世界的眼光,而微观文学研究没有这些特点.

 

五.中国文学的文化特征:

1.官吏作家化和作家官吏化:

(1)原因: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单一性和单纯化;

(2)主要政策机制:科举制度;

(3)严重后果:作家人格不独立,思想不自由;用价值观,政治功能为标准来评价作家,重视诗文而轻词,小说和戏曲;伦理教化传统;作家忙于求官做官,创作时间有限,作品数量少;作品风格以老到圆润为上,缺乏青春朝气;

2.现世主义态度(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

3.非个性主义倾向(鲁迅作为“剖析者”没能走进自己是“犯罪者”的角色).

 

六.中国文学的审美特征:

1.诗歌独具意象之美---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2.小说追求史传之真;

3.戏剧保有讲唱之趣

(1)在文体形式上,“代言体”夹带“叙事体”;

(2)在结构布局上,采取的是与讲唱艺术一脉相承的线性结构模式;

(3)戏剧的时间和空间虚拟化.

 

七.宏观比较文学的三个基本层次:

1.“民族文学”或“国民文学”的研究;

2.区域文学研究;

3.世界文学研究.

 

八.印度文学的特征:

1.文艺内容泛神化;

2.文艺形象泛众生化;

3.文艺形式泛音乐化.

 

九.犹太-希伯来文学的特征:

1.一本书:希伯来圣经与文学的二元化;

2.一个神:耶和华的文学形象;

3.一个梦:从亡国到复国的题材主题.

 

十.阿拉伯文学的特性:

1.文化的“沙漠特质”--扩张,包容和吸纳性;

2.诗人的“沙漠性情”--多变性和极端性;

3.作品的“沙质结构”--颗粒化,松散化。

 

十一.伊朗(波斯)文学的特性:

1.一流诗国:诗人之邦的形成;

2.二元对立:袄教精神的渗透;

3.四方交汇:文学的“介在性”特征.

 

十二.日本文学的特性:

1.思想构造:皇国观念与“脱政治”的二元结构;

2.情感表征:情趣性,感受性的极度发达;

3.审美取向:以小为美的“人形”趣味.

 

十三.英国文学的特性:

1.帝国叙事是英国文学的首要特征;

2.“乌托邦文学”和“反乌托邦文学”是英国文学的特有传统;

3.经验主义是英国文学的基本精神.

 

十四.法国文学的特征:

1.“爱争吵”,好论战是法国作家的天性;

2.游走于“政治夹缝”是法国文学的独特风景;

3.追求新奇是法国文学嬗变发展的特征。

 

十五.德国文学的特性:

1.普鲁士精神:德国文化的灵魂;

2.“席勒式”的风格:文学的哲学化与观念;

3.浮士德原型: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探求。

 

十六.俄国文学的特性:

1.东方与西方的两面性格;

2.“人民性”与“沙俄情结”的悖论;

3.我多余,我有罪,我忏悔。

 

十七.美国文学的特性:

1.美国文学是多族群化与本土化的统一;

2.“美国梦”是美国文学的特色主题;

3.个人主义凸显美国文学的性格。

 

十八. 亚洲文学的区域性:
一、汉语文是东亚各国传统文学的血脉
二、印度语文是南亚、东南亚文学的母体
三、伊斯兰教是中东文学一体化的纽带
四、“三块连成一片”形成亚洲文学区域

十九. 欧洲文学的区域性:
一、欧洲文学的“二希”源头及其会合
二、中世纪三种文化的融汇与欧洲文学区域的形成
三、近现代欧洲文学的多元统一与连锁共振

二十.拉丁美洲文学的区域性:
一、拉美文学区域的网状构造
二、外来化与本土化
三、后进性与突进性

二十一.黑非洲文学的区域性:
一、 黑非洲文学区域与“黑人特性”
二、 共同的口承文学传统一
三、共同的现代文学主题:文化冲突

二十二.从东西方文学到世界文学:
一、东方文学、西方文学两大分野的形成
二、东西方文学的交流与趋近
三、“世界文学”时代到来的种种迹象


 

 http://s12/middle/654c0c63gd8834b35f10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明天回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