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研究员再被封口
(2010-06-02 08:48:07)
标签:
基金证券券商行政干预采访提纲申银万国财经 |
分类: 证券市场 |
昨晚碰到一个财经频道的编导,这朋友是做股市评论节目的的。他说,最近他们请不到某大都市的证券公司研究员做节目。原因是,管理部门要求证券公司不得随便接受媒体采访,证券公司在接到媒体采访要求时,应让媒体提前一周提供采访提纲,证券公司拿到采访提纲后,要向管理部门申报,由管理部门来定夺。这样下来,没有一个本地券商研究员愿意来做节目,相当于被封了口。他们无奈中只能请外地的研究员、甚至散户做节目。
据了解,管理部门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规定,是因为现在市场不好,怕证券公司乱说话给市场带来什么影响。这已不是管理部门第一次这样做了。也让我想起来去年市场连续下跌时,申银万国策略研究员发布了继续看空的报告,当时,遭到一些基金经理的抗议。后来,市场的走势印证了研究员的分析,到《新财富》评选年度最佳分析师时,基金经理又纷纷给那位研究员投了票。显然,基金经理还是客观和理性的,尽管在申银万国发报告时有过情绪,但人家说对了,该肯定的还是要肯定。
这个事情同时说明,市场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可能在某个时点上会受到言论的影响,但最终还是自身规律在起作用。这样看来,严控券商言论似乎意义不大,还可能会给人留下没有好的市场化手段时就行政干预的印象。市场经济最怕的就是莫名的行政干预,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行政干预最容易招受批评。
券商可以不接受采访,研究报告不可以不发的。如果券商表面上不看空,但实质上是看空的,那么,就会在研究报告中体现;即使不在正式的研究报告中体现,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方式传递到客户手中。研究报告一般是机构、私募订购的,如此,所谓的“散户”岂不是更加处于不利地位中。
当然,券商乱说话的情况也是比较多的。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可以采用事后追究的办法。国际通用的现场监管或非现场监管,也是侧重于事后追究的。所以,对管理市场还是要有些原则,呵护市场的良好用心应以合适的形式来体现。
前一篇:央票利率升显资金面收紧
后一篇:资金面扭转或是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