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抗旱一线】广西那坡:石头缝里的抗旱法宝
(2010-04-13 16:32:45)
标签:
cctv百年旱灾大珩广西旱南宁首席记者水源宋大珩大旱旱情关注杂谈 |
分类: 直击抗旱第一线 |
2010年4月7日 广西那坡
在旱区没水喝没水用让很多老百姓身处困境,但在广西那坡的和平村,那里的村民们却可以从容的应对这场旱灾,因为他们手里有石头缝里的抗旱法宝。
蜜梨是那坡县和平村的主要经济作物,虽然旱,但是覃东还是在两亩地里栽种了200多棵蜜梨树,但结果的并不多。
那坡县和平村村民 覃东
今年天太旱了,蜜梨的长势不好,不过,这蜜梨的收入只占我全部收入的20%,我最主要的法宝还在家里面呢
蜜梨树长势不好并没有让覃东一筹莫展,因为他剩下80%的收入都在他家的猪圈里,老覃给这满圈的猪仔起个新的名字--抗旱法宝。
那坡县和平村村民 覃东
我这个猪栏里面还有12头猪,再养三个月就可以出售了,如果卖出去,除了成本还赚8000块钱左右。
离开了覃东家,我们来到了附近的一片乱石岗,旁边就是和平村的规模养猪场,这座养猪场占地2.5亩,可以养猪350头,我们看到呢,这个乱石都已经穿到这个猪场的墙壁里面了,没错,这座养猪场就是从这样的乱石岗里面给撬出来的。
覃勇是和平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和平村第一个养猪的人。从小在大石山区长大的覃勇深知仅靠种地并不是长久之计,2002年,他和村里人一合计,决定走以养殖为主种植为辅的新路。
那坡县和平村支书 覃勇
除了石头还是石头,光靠种玉米还是不行的,我们这里养猪都是养土猪,三年才有100多斤,这样我听说贵港那边有个龙宝猪,它生长比较快,抗病力强,它可以养到5个月就有200多斤可以出栏了,后来我掏钱买来了6头开始试养,果真成功了,这样这里群众也跟着养这种猪,现在家家户户都养了。
在旱区采访的这段时间,我们看到很多村民都因为缺水把家里面还没有长成的牲畜都卖掉了,但是在这个养猪场我们了解到,这段时间,他们的养猪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增加了
那坡县和平村支书 覃勇
今年天虽然旱,但是我在三月底又买进了50多头小猪,最主要是我们这里水是有保证的,因为我们在建场之前已经建了三个大水窖,水是满的,这样又解决人饮,剩下就给猪吃了。
2008年,和平村和附近的三个村联合成立了养殖协会,和平村从原来只有6头母猪发展成为如今年产仔猪7800头、肉猪2400头的大型养殖基地,年产值达到312万。未雨绸缪的覃勇还在为乡亲们谋划更多抗旱保收、发家致富的法宝。
那坡县和平村支书 覃勇
我们村现在不单单是养猪,现在我们已经做到猪肉加工,还有那个野猪、土鸡、野鸡的养殖,同时我们还要依托黑衣壮的民族文化,打造地方特色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