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庄故事-----之二有智慧的碑文
(2022-10-13 06:21:35)
标签:
文化 |
分类: 话题素材 |
附一:碑文
顺德渠水汊记
我数村地处洼下,因开渠一道顺水于德王河,名之曰顺德渠,既有碑以记之矣。诸乡长又聚议曰:“此渠经过数村之间,各村低田放水以入此渠者,或由通路或挑水沟渠两旁进,水之汊凡六七处,设无石以誌之。日久年远,汊有淤塞必疏通之,地主或有阻之者不又起争竞乎?”我曰:“诸君之议是也。我敬为记以誌之。按顺德渠自贾庄西南窑坑起,东北经小陈寨后王坊子前,又东北经张乐安庄西又东而北入德王河。刘庄以西挑顺水沟一道,上宽一丈,下宽六尺,深三尺,长百余丈,自西北而东南至窑坑以入此渠。窑坑东南为王杜庄,西南为跨马营。王杜庄西北跨马营正北挑顺水沟一道,自西而东约里余至窑坑以入此渠。小陈寨顺水沟自村南起而东流经村东又东北流,上宽七尺,下宽六尺,深二尺以入此渠。王坊子村前之水由大路东南流入此渠,村东之水由东西大路东流以入此渠。冯傅庄西一带之水亦由大路往西北而入此渠。刘庄张乐安庄亦由大路自东而西以入此渠。以上所述进水之道一有淤塞,各庄归各庄疏通,他人不得阻止。总计,此渠所纳之水,东自冯傅庄以西起至汽车道以东止,东西约五六里,南自小陈寨以南起北至王坊子止,南北约三四里。出水之地点不多,是以渠虽小而能容也。”诸君又曰:“此渠宽不过丈余,深不过数尺,消此数村之水固较易耳。设邻境有大水亦順入焉,渠不能容必至汎濫,数村则又成泽国,将若之何?”我曰:“诸君之虑亦太过矣。我等耗钱财出夫役尽心竭力以成此渠,所以求远水患也?邻境自有顺水之地,岂有以邻为壑遗害于我境之理?诸君无过焉。”是为记。
文庠生贾毓崃撰
廪生孙襟江书丹
民国二十一年岁次壬申菊月中浣榖旦
附二:《清平县志》上的德王河及顺德渠
德王河,虽以河名,实本县顺水之巨渠也。自县西南之官庄起,至县西北之丁家桥止,入马颊河。旧志称,长32里,由上平庄至孙家庄4.5里为博平地。县西北坡水皆赖以泄泻,入马颊河。岁久淤塞。乾隆38年,知县胡德琳查勘申请开浚。咸丰间,知县崔灿重浚,以后又渐瘀滞。民国20年春,经建设局长杜寿春商之县长,呈准挑挖,以顺坡水而免积潦。竣工以后,河口宽八公尺,深2、5公尺。以是,附近坡田赖以凅复。同时,邑人王莲吉等倡议,联合王坊子、榆林、贾庄、王杜庄、大小陈寨子等数村呈县核准,自王杜庄西窑起,至高桥止,籍树村之财力开顺水渠一道,迤逦东北折入德王河。21年,渠成,计长1280丈,宽一丈二尺,深三尺至五尺不等。自是,水患頓除,一方利赖,并树碑渠旁,志其颠末,题名曰:“顺德渠”。
附三:
廪生:
廪膳生员,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明府、州、县学生员最初每月都给廪膳,补助生活。名额有定数,明初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每人月给廪米六斗。清沿其制,经岁、科两试一等前列者,方能取得廪名义。名额因州、县大小而异,每年发廪饩银四两。廪生须为应考的童生具结保证无身家不清及冒名顶替等弊。
古代学校称庠,故学生称庠生,为明清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庠生也就是秀才之意.庠序即学校,明清时期叫州县学为「邑庠」,所以秀才也叫「邑庠生」,或叫「茂才」,秀才向官署呈文时,自称庠生,生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