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志愿填报的六个环节

(2022-06-19 06:21:21)
标签:

教育

分类: 话题素材

        高考志愿填报的六个环节

      考生高考结束以后,休整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应该考虑高考志愿了。一般来讲分以下六个环节:

      一、对自己人生进行科学认真的规划,为自己志愿填报确立一个基本前提。六月高考结束以后,经过一周左右的休息调整,心态、心理比较平和,这个时候应当与家长进行细致的沟通,结合自己在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方案,再结合自己模拟考试成绩和个人性格、爱好特长及家庭条件等等因素,规划一下自己将来的人生方向,这是最重要的。有了这个规划,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方向就有了一定的指引:是大学以后继续考研、考博深造,在专业研究方向上下功夫,走专业研究之路;还是大学毕业以后通过考公务员、事业编或者是企业招考,马上就业;还是毕业以后自主创业。等等。有了这些规划选择高考志愿的时候方向性就更明确了。有意向的学校,也可以先去参观一下。

      二、进行模拟填报志愿。模拟填报志愿要当做正式的填报志愿来做。在省招生平台上进行认真填报。参考自己高三后期模拟考试的成绩和自己高考预估的成绩,确立一个分数,在去年的一分一段表中找到自己全省的位次,以这个预估位次进行模拟填报。模拟填报的志愿,如果高考以后自己的分数正好和预估的情况相同,位次也相同,那么这个模拟填报的志愿就可以拿来用。大多的情况可能是多十几分或者少十几分。如果是多考了十几分,预估志愿当中“冲”的志愿就成了“稳”的志愿,“稳”的志愿就成了“保”的志愿了。那么在正式填报的时候只是在“冲”的志愿上填报相应的志愿 就可以了。

      在模拟填报的时候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应当列一个详细的表格,记下来,以便在正式填报的时候,进行再分析,再思考。

      三、转换分数。高考成绩公布以后,利用一分一段表把自己的分数转换成全省的位次,然后和自己平时模拟考试情况进行一下对照。

      四、正式填报志愿。

       江苏本科提前批次设置2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分别设置4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志愿设置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投档成绩达到同批省录取控制分数线并符合投档要求的考生,省教育考试院按高校提出的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向其投放考生电子档案,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

      正式填报志愿的时候,要参照模拟填报时积累的一些经验,根据自己在全省的位次,结合自己的人生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根据自己的位次在去年的一分一段表中找到去年的分数,这就叫做同位分,看看今年的高考分数,与去年相比是个什么情况。

      另外还有考虑今年的招生计划和去年的招生计划的变化以及同类考生的报考人数的变化。如果招生计划没变招生人数增加了很多,那么报考的时候就要更慎重一些,不要盲目的向更高目标冲。今年江苏考生增加了不少,考生报考的时候,应当考虑这个因素。

      考生选择志愿的时候如果有疑虑,可以单独标注。等到选择结束以后,原则上不要再更改。如果更改的话,只能在有疑虑的地方进行更改或调整。一般第一方案都是较为理想的。 

       平行志愿的顺序是很重要的,录取时是按照考生自己填报的顺序依次进行检索。因此,一定要把最想去的院校放在最前面。平行志愿所填写的几所院校一定要有梯度。也就是俗话说的“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第一所院校一般填录取分数高一些的冲一冲,往后可以按照院校今年可能的录取分数梯次降序填写志愿。倒数最后的两所院校一定要作为保底学校。

      五、完善检查。对填报的所有学校的招生简章进行认真阅读检查,自己填报的学校是否有什么特殊限制和要求,自己是不是完全符合。

     六、关注高考信息。对于补录的信息,要及时关注。一旦未被录取,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保持电话畅通,及时关注有关信息。有时录取的时候,录取高校会就一些问题与你沟通联系,这个时候要保证信息畅通。

       省招生文件规定:在各批次平行志愿录取后、考生填报征求志愿时,允许相应批次省控线(文化分)下一定分值以内考生填报。在征求志愿录取后,如有少数院校线上生源仍不足,不能完成招生计划,对本批次填报征求志愿中填有缺额院校志愿的考生,按其志愿,适当降分向缺额院校投档,由院校择优录取。各批次最大降分幅度不超过20分。在统招录取工作结束后,对未完成计划的专科院校组织进行补录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