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岩叟:临清历史上唯一文状元

(2019-03-27 18:09:53)

                   王岩叟:临清历史上唯一文状元

近年来新发现有关宋代名臣王岩叟的业绩资料 :

https://image.uc.cn/o/wemedia/s/upload/2019/3fc94399db20b91ac81cf30e280ebe7b.jpg;,4,jpegx;3,700x.jpg

 

1、广东湛江十贤祠纪念馆时闲的五名为王岩叟。按先后次序为寇准,苏轼,苏辙,秦观,王岩叟,任伯雨,李纲,赵鼎,李光,胡诠。

https://image.uc.cn/o/wemedia/s/upload/2019/20d1b685ebf5c0baaa715d1e10ce1d5f.jpg;,4,jpegx;3,700x.jpg

 

2、乾隆年编《三希堂》书帖收录王岩叟书法两帧,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一帧,台北故宫博物院一帧。

3、南京夫子庙状元碑载"宋代经科状元王岩叟"(百度.王岩叟状元考)。

https://image.uc.cn/o/wemedia/s/upload/2019/11896784eeb59dc52eca74606acce1bd.jpg;,4,jpegx;3,700x.jpg

 

4、司马光对王岩叟的高度评价,"吾寒心栗齿,忧在不测,公却处之自如,至于再三,或累十数章必行其言而后已。"(指为皇上上书言事)《宋史.王岩叟卷》

5、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选录《宋史.王岩叟卷》部分,要求考生译为白话文,并回答其中的五个问题,得分25分。

https://image.uc.cn/o/wemedia/s/upload/2019/1b4cfba9301bcbbe3b76cfb5c687d5e3.jpg;,4,jpegx;3,700x.jpg

 

6、历史资料提供苏辙为王岩叟撰《故枢密院签书赠正议大夫王彦霖挽词二首》,全文如下; 一、试吏有能名,升台擅直声,雄飞极九载,修路止三城。壮志方凌厉,遗书忽叹惊。老人殊可念,白首泣新茔。 二、倾盖晚相亲,东西省户邻,听君占谏草,继我出词纶。京尹声初浃,枢廷迹尚新。鄞郸炊未熟,荣谢隔逡巡。

https://image.uc.cn/o/wemedia/s/upload/2019/9db0ae642d2c20dec7a8e0378333ff23.jpg;,4,jpegx;3,700x.jpg

 

7、民国修《清平县志》载,明万历年间清平知县刘桐述寻王岩叟墓记(见《清平县志》。 王岩叟,宋代状元,曾任监察御史,侍御史,中书舍人,起居舍人,开封知府,枢宻直学士签书院事等职。在政论、谏言、书法方面也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山东省临清市杜洼村人。

他在政治上的做为和政治思想上的建树为后人所称道,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即选录《宋史王岩叟传》做试题,可见在文史界的影响,这个人物出生在临清,但在他的故里还没有多少人知晓,在这方面我们许多工作还没做到位!

王岩叟是临清历史上唯一的文状元,也是最高职位的朝廷重臣!

苏辙为王岩叟写挽词可不是小事!呼吁政府重视开发这一历史人物!

王岩叟这个历史人物,同时也是我们临清这个历史古城的骄傲。

王岩叟(约1043 -1093),字彦霖,宋代大名清平(今临清市)人。状元及第,是中国历史上为数极少的“连中三元”者之一。

王岩叟幼聪颖,语音尚未纯正便已知晓文字。他十八岁参加乡举、省试、廷对,皆举明经科第一。初调任栾城主簿、泾州推官,任职仅两月,便因胞弟去世而弃官归乡侍养双亲。 熙宁三年(1070)二月,韩琦任大名府路安抚使时结识王岩叟,认为他德才兼备,遂召其管勾国子监,又辟为幕府,兼晋州折博、炼盐事务。

熙宁八年(1075)六月,王岩叟到定州安喜县任职。

元丰八年(1085)三月,神宗驾崩。年仅10岁的哲宗继位,王岩叟以奉仪郎、安喜县知事擢任为监察御史。元佑六年(1091)二月,王岩叟被任命为枢密直学士,签书院事。宰相刘挚被御史郑雍、侍御史杨畏所劾,罢相。岩叟被指责为同党,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郑州。

元佑八年(1093),王岩叟又被迁徙河阳,数月后去世,时年五十一岁,赠左正议大夫。绍圣四年(1097)二月,章悖、蔡卞等奸佞为报私怨又上奏,追贬王岩叟为雷州别驾。雷州人民为追念曾遭贬到雷州的寇准、苏轼、苏辙、王岩叟、秦观、李纲等先贤,建有“十贤祠”,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亦亲撰《雷州十贤堂记》。

王岩叟为文语省理赅,深得制诰体,有《韩魏公别录》、《易》、《诗》、《春秋传》行世。他虽名显台谏不以书名,然其书法亦端正谨严,风棱秀出,既宗法颜柳,又独具个性。现有《起居帖》、《阔远帖》、《淳夫帖》存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