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教学策略
(2017-02-22 08:33:16)分类: 教研文章 |
课堂教学策略是针对复习课高效教学而形成。通过知识梳理、精讲点拨、变式训练、反思提高、训练达标五个环节,提高复习课的教学质量。其目的是温故知新,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能力。其特点:一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二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理清思路,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
1.预习导学
教师指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再现知识点。本环节包含下面三个要点:
(1)知识再现。教师可采取围绕课程目标及知识内容以书面形式提出问题,课前由学生完成,课上再由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点,并及时发现问题,加以纠正。
(2)整理、构建知识体系。在学生预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重点,打通知识横向、纵向之间的联系。
(3)提炼要点,开发结论。
精讲点拨,整合知识点。这一环节教师可围绕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或考试中热点讲解。本环节包含下面两个要点:
在进行探究时可让学生自主思考,独立解答;再由学生阐述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采用追问、反问的方式作必要的点拨;最后归纳提炼解题规律、方法或注意事项。
变式训练,巩固知识点。这是对复习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运用,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又一次升华。要根据目标,针对基础问题或上述过程中未涉及到的题型以及学生暴露出的易混、易错问题编制课堂检测题。
再次,注意对练习结果的评价、反馈,对其中暴露的缺陷和不足应及时纠正、补偿。
(1)反思提炼,拓展知识点
要注意以下操作要点:
③概括总结学科思想方法,说明适应范围和应注意的问题。
(2)训练达标,完善知识点
要选配一些有针对性的课外练习,布置好一定量的课后训练题和预习题,可作自习课的独立检测,教师通过批改,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选题要注意知识的全面性,尽可能不要与前面有过多的重复,但可以是前面题目的变式训练。
(一)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切忌喧宾夺主。
(二)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抓住课本的知识点,把课本与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三)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章节练习抓基础,单元练习抓重点,全面练习抓综合。
(四)模式的各个环节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在教学中不能太机械,应根据内容灵活运用,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