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研活动的三种有效方式

(2010-05-26 16:01:00)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随笔

教研活动的三种有效方式

担任教学领导工作二十多年了,经历了许多的教研活动。总结起来,较为有效的方式有如下三种:

一课两上三讨论的研究方式。

这种方式是“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研究者张熊飞教授所倡导并实践的。

2007年张教授来我校推广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推出了几节研究课,用的就是这种方式。

    这一方式的操作程序是:一课,就是选择一个课题;两上,就是同一教师同一课题在不同的班级上两次课;三讨论就是第一节课前进行说课活动,同备课组的教师集体研究课的上法,上课教师讲清自己上课的思路,这是第一次讨论。第一节课结束后,大家再讨论这节课的得与失,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下节课解决的方法,这是第二次讨论。第二节课结束后再次讨论,与前一节课比较在诱思理论的指导下有了哪些进步,还有哪些问题有待改进,这是第三次讨论。这样,一节课经过这种解剖式的分析,上课教师及听课教师都在较深层面上进行了交流与沟通,在实践层面也有了具体的在理论指导下的探索,效果较为实际。

同课异构活动

这是“聚焦课堂”课题组推行的一种教研方式。

这种方式是选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三名教师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讲授同一课题,参加听课的教师连续听三节同一课题不同教师上的课,课后进行教师说课,专家点评,教师讨论三项活动。这种方式使得教师们在比较中有了鉴别,有了思考,能很实在地看到差距与不足。特别是专家点评活动,是这一方式的最大亮点,通过专家的点评,从较高的层面剖析三节课的优缺点,从理论层面给以指导,老师们收获很大。

跟踪听课活动

这一活动是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领导有目的的选择一个学科,或一个班级,或一个任课教师进行的连续性的听课活动。

针对学科性的问题,对同一个备课组或全校的跟踪听课。可以研究这一学科存在的的问题或值得学习或推广的地方。比如前段我校就针对化学组教学成绩普遍较好的情况开展了全校性的跟踪化学组的听课活动。活动后期,再由化学组进行典型的经验介绍,老师们收获很大。

针对任课教师的跟踪听课活动。这一活动可以深层次分析解剖某一老师教学上的优点或不足,对这一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再大不过了。本学期我校化学教师周延英的教学成绩特别突出,所教学科成绩超过了一中,而且连续多年成绩突出。学校组织相关学科教师跟踪听她的课,观摩她的学案、教案、作业等。课后由她进行说课,介绍经验。这种活动,内容具体,事例鲜活,赶有目标,学有榜样,是老师们较为欢迎的方式。

在考试中某个班级出现了异常,选择针对这个班级的跟踪听课活动,也是学校领导发现问题的较好方式。

上一学年高三某班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师生紧张。我组织教研室的老师连续在该班听了若干节的课,找该班的学生座谈,找班主任,任课教师座谈。发现问题并不是想象的那么严重。教师的干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方法也很到位,只是这次考试有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发挥不好,还有两名学生没参加考试,影响了总体成绩。活动结束后,与全体作业组的老师沟通,肯定了他们的工作,并给以及时鼓励,一场虚惊过去了,高考时,这个班考的很理想。

有效的教研方式,关键要看三点,一是它有没有科学的理论上的支持。二是看它在实践层面是否抓住了最关键的问题,最基本的问题。特别是它是否走进了课堂,深入到了课堂,三看它是否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教师在活动中是否受益。

    搞教研活动千万别搞花架子,要走进课堂深入课堂,聚焦课堂。

                                                             2013年9月20日     贾生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难忘师恩之二
后一篇:难忘师恩之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