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向未来,轻装前进《〈论语18.5〉解析》

(2012-12-17 10:15:10)
标签:

人生态度

惊世骇俗

泾渭分明

抓住未来

论语

文化

分类: 《论语》解析

【原创作品】   《〈论语〉185》解析 

面向未来,轻装前进《〈论语18.5〉解析》

   【原文】 
接舆
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shuāi)?往(wǎnɡ)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yǔ)之言。趋而辟(bì)之,不得与(yǔ)之言。

【注】① 接舆国隐士,名不可考。“接舆”指迎接孔子所乘之车的人,系以事命名。类似的还有后文的“丈人”、“长沮”、“桀溺”等。

② 德:德行。指凤鸟的德行,此处代指孔子。衰(shuāi):衰微,衰败。

③ 往(wǎnɡ)者:过去的。谏:挽回。

④ 来者:未来的、将来的。追:赶得上,来得及补救。

⑤ 已而:罢了,算了。

⑥ 而:作语助,用同“然”,表决定的语气。

(bì):通“避”,避开,躲避,回避。

【译】 楚国的隐士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前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为什么您的命运这样衰微呢?过去的事情已经不可挽回,未来的事情好像还来得及补救。算了吧!算了吧!现在执政的那些人都非常危险啊!”孔子急忙下车,想要与他说说话。接舆快走几步避开孔子,孔子没有能够同他说上话。

面向未来,轻装前进《〈论语18.5〉解析》

   【解析】
 身处乱世,很多有识之士或佯(yánɡ)狂或归隐来躲避,这也是乱世的现象和无奈的情怀。无论是狂还是隐,都是以一种独特的人生态度作为对浊世的反抗,但两者在表现形式上看,处于完全不同的极端。狂者以破坏的姿态出现于人前,就如《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所说:“子胥之吴,乃被发佯狂,跣(xiǎn,赤脚)足涂面,行乞于市”,或与社会礼俗文明相对抗,或对自己的生命以鄙视,以一种惊世骇(hài)俗的矫言厉行来独行于世,他隐藏了无以言说的悲哀,是一种极端抑郁的逆反。隐者远离于世,借山水田园以修身,就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用求索保全真性返璞归真,来与现实抗衡,内心同样充溢着无以言说的无奈和辛酸。

 但是,完全避世是无法实现的,世界不光是外部的存在,它还存在于人的感觉里,深植于人的内心中。你口口声声“超然世外”,其表现于外的厌世之情,不恰恰流露出了对现实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吗?你既然不关心于它,何苦要强迫自己忘却呢?何苦要反复地标榜自己与浊世泾渭分明呢?它只不过是把这种关怀转变为反向的形式,即对于现实的厌弃。所以说,历史上真正隐居的有识之人是不存在的。接舆想传达给孔子的意思,也是惺惺相惜,希望孔子放弃“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泡沫”理想,就此罢手,该干啥就干啥去吧,如今的执政者都是非常危险的人物,你何苦要“羊入狼群”呢?孔子没能和他说得上话,但孔子的答对之词似乎已不需要再赘(zhuì)述了。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接舆所唱的两句歌词:“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那意思也正合乎孔子“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的精神。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了吧,关键的是要抓住未来。抓住未来干什么呢?抛开接舆的具体所指,也不说社会这个大话题,就我们处理个人生活的事情,总结人生道路上的成败得失,的确是有借鉴意义的。人生在世,肯定会做一些荒唐事,但你不能一再停留在对昨天的惋惜和懊悔上,你要放下包袱,面向未来,轻装前进。

面向未来,轻装前进《〈论语18.5〉解析》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