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好人是盗窃道德的贼/《〈论语17.13>解析》

(2012-09-30 11:12:44)
标签:

乡原

四处讨好

无可指责

偷道德的贼

论语

文化

分类: 《论语》解析

【原创作品】   《〈论语〉17.13>》解析

有教无类,对亲儿子也不偏心/《〈论语16.13〉解析》   文】 曰:“乡(xiānɡ)(yuàn),德之贼(zé)也。”

【注】① 原(yuàn),通“愿”。乡原:指乡里那些貌似诚实、言行不符、伪善欺世的人。即老好人,是非不分的好好先生。《孟子·尽心下》里对“乡原”有脸谱画像。孟子说:“(wù)乡原,恐其乱德也。”

② 贼(zé):盗贼,小偷。又指伤害,祸害。德之贼:盗窃道德的小贼(zéi)。偷窃道德之表而欺世盗名,败坏道德之实而祸患乡里。

【译】 孔子说:“四处讨好,八面玲珑,是非不分的好好先生,从外表看是披着道德的外衣而欺世盗名的小偷,从实质看是败坏道德的中枢而祸害乡里的蠹虫。”

有教无类,对亲儿子也不偏心/《〈论语16.13〉解析》

 解析】  什么是“乡原”呢?就是老好人,是非不分的好好先生。《孟子·尽心下》里对“乡原”有脸谱画像,说这是一种一味讨好别人的人,他们四处讨好,八面玲珑,一团和气,不得罪任何人,且善于掩盖自己的过失。要说他有什么不对又举不出例子,要指责他又似乎无可指责,他所作的一切符合世俗,看似忠诚廉洁,深得大家喜欢;由于他是以老好人的面目出现,不像那些公开的坏人,所以,他败坏了道德,大家还不觉得。好好先生自己并不直接制造祸乱,也没有制造祸乱之心,甚至对祸乱颇为畏惧,天上掉一个树叶也唯恐砸了自己,是典型的只顾自己的胆小怕事之人,但在客观上由于他们的顺其自然和姑息养奸,使得祸害因此而生。他没有主见,没有是非,且安于现状,不管现状如何混乱,仍然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在客观上就怂恿了丑恶的滋生和放纵,孔子把他们称为“偷道德的贼”。

 乡原,就是伪君子,就是那些看似忠厚,实际没有一点点道德原则,只知道媚俗趋时的人;乡原,就是那些言行不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四方讨好、八面玲珑、趋炎附势、随波逐流的人。俗话说,伪君子比真小人更可怕,可怕就在于人们一下子难以看清他们的真面目,吃了人家的亏上了人家的当,还直感谢人家帮了天大的忙。所以,孔子说,众恶(wù)之,必察焉;众好(hào)之,必察焉。”判断一个人的德行不能以众人的好恶为标准,而应以善恶为标准,这样,乡原之流才能得到众人的厌恶与唾弃。

 要说这种贼,在我们身边可多的是:拿原则做交易,把工作当儿戏,圆滑世故,处处吃香,结果还能够升官发财,样样有望。说他是贼吧,他又没偷财宝现金,只不过是偷了道德,公安不能管,法庭没法判,人们只能用道德良心来谴责他罢了。

有教无类,对亲儿子也不偏心/《〈论语16.13〉解析》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