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正道人生
正道人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391
  • 关注人气:31,10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仁的五条行为准则/《〈论语17.6〉解析》

(2012-09-04 09:01:59)
标签:

准则

核心

境遇

谦虚

论语

文化

分类: 《论语》解析

【原创作品】   《〈论语〉176》解析 

仁的五条行为准则/《〈论语17.6〉解析》   【原文】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wéi)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注】① 行:实行,实施。五者:五种品德。

② 人:本章中的两个“人”字均指广义的人。

【译】 子张向孔子请教怎样做才能达到仁。孔子说:“能够在天下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了。”子张说:“请问是哪五种品德?”孔子说:“恭敬,宽容,诚信,勤敏,慈惠。恭敬就不会遭受凌侮,宽容就能得到民众的拥戴,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勤敏就能顺利地建功立业,慈惠就能使人们心甘情愿地接受驱使。”

 仁的五条行为准则/《〈论语17.6〉解析》    【解析】  这是仁的五条行为准则。仁是儒学的核心,“仁”字在《论语》中前后出现过一百零九次,可见其地位重要,但仁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并无具体所指,但又无处不在。它可以存在于各种过程之中,也可以存在于各种言行、各种心理、各种情感之内,也可以存在于各种境遇之上。仁既是很宽泛的概念,又有着很具体的行为展示,仁是一种很遥远的梦,又可以有着很切近的感受,我们只能在它外部的具体表现的功用中去叙述。如何在处世之中或在参预政事中体现仁呢?孔子给我们说了五条准则:恭、宽、信、敏、惠。这五条你都做到了,就可以称作仁。

 五个字虽然简单,它的内容却十分博大。恭,对自己的内心思想和外表行为,要严肃地管制,自己要谦虚谨慎,对他人要恭敬有加,既不傲慢无礼,又不欺小凌弱。“恭敬就不会遭受凌辱。”当一个人有了恭敬的谦虚之心,就不会有傲慢之态,自然就会对别人恭敬相待。而恭敬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自我尊重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别人尚尊重我还来不及,又怎么会欺侮于我?他人不来欺侮我,又何来的凌辱?祸患与凌侮都是自召而至的,丝毫怨不得别人。

 宽,对人宽大,宽宏大量,能够包容部下和朋友所有的短处及小过错,自然会得到他人的拥戴。心胸狭窄的人做不到“宽恕”,他们既容不下别人的缺点和不足,更容不下别人的优点和特长,总与别人有隔阂、闹别扭,甚至想方设法给别人下绊子。对别人不宽,就是堵自己的路,别人自然也不会喜欢于你,惹不起总还能躲得起。久而久之,就成了孤家寡人。如果一个人能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摘掉自己挑剔的有色眼镜,扩展自己容人的胸怀,不仅得饶人时且饶人,而且得帮人就帮人,亲近你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你就具有了干一番大事业的人脉基础。

 信,一要有自信,信人者自信,自信者信人,自信的人必然是诚信之人,不诚信的人必然非自信之人。对内自信、对外诚信,这个人就具有了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自然就会得到他人的充分信任。诸葛亮既自信又诚信,所以刘备才会白帝城托孤。信,二要能信任人,任何人都可以用,任何人都可以共事。别人对你“尽己之力”的程度,取决于你对别人信任的程度。刘备也正是因为有对诸葛亮的充分信任在前,才有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回报于后。现在有些人往往抱怨别人对自己不忠,没有尽心尽力为自己做事,可他们为什么就不认真反思一下:自己对别人有诚信吗?自己对别人充分信任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怪不得别人了,先脚踏实地从自己做起再说。

 敏,首先是要勤,既辛勤辛劳,又能“劳而无怨”,优哉游哉、安逸享乐之中是不会建功立业的,既任劳又任怨才能干成大事。二是要聪明敏捷,头脑清醒反应快,既了解时代的需求,又熟知民众的愿望。三是行动敏捷神速,办事不拖泥带水,既追求效率又注重结果。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叫做“苦干实干加巧干”和“边低头拉车边抬头看路”。“敏”之后有没有功呢?不是自封的,是需要老百姓用“心中的那杆秤”来评价的。假如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就是无用之功。

 惠,广施恩惠于人,既有钱财的施舍,又有精神的施舍,对年轻的视同自己的儿女兄弟,对年长的视同自己的父母长辈,不是纯粹耍弄手段搏取荣誉,而是发自真心出自诚恳,诚意诚意地为社会为他人服务。对于那些公职人员来说,有许多事情是“惠而不费”的。既不需要他们出钱,也不需要他们出力,只要他们心里系念着人民大众,一项政策甚至一个主意都会惠及千家万户。当你切实地为他人为大多数人谋福利,使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泽惠时,人们自然会认可和感激,并乐意听从他的使唤,就可能出现“振臂一呼万众响应”的局面。而当一个人或一个政府饱受民众非议且政令处处受阻时,难道就不应该回顾一下自己对民众到底施了多少“惠”吗?

 这五条,没有深奥难解的,但真正要做起来却是非常困难的,困难是困难,你如果真正实行起来肯定“放之四海而皆准”,只有益处,没有害处,你坚持数年,必有好处,一定会创造出一个更为丰饶的世界来。

 自己能做到“恭、宽、信、敏、惠”,就是一个仁者;能将“恭、宽、信、敏、惠”推广开来,就是一个仁政;一个社会能够形成“恭、宽、信、敏、惠”的风气,就是一个理想社会!

仁的五条行为准则/《〈论语17.6〉解析》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