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正道人生
正道人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391
  • 关注人气:31,10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秋功罪任后人评说/《〈论语14.9〉解析》

(2011-12-12 09:32:59)
标签:

千秋功罪

恩惠

怨恨

后人评说

盖棺论定

客观公正

名声

贡献

论语

文化

分类: 《论语》解析

【原创作品】   《〈论语〉149》解析 

千秋功罪任后人评说/《〈论语14.9〉解析》
  【原文】
或问子产曰:“惠人
也。”

子西。曰:“彼哉!彼哉!”

管仲。曰:“人也。夺(bó)(pián)邑三百,饭疏食,没(mò)齿无怨言。”

【注】① 惠:恩惠。惠人:施人以恩惠的人。

子西国大夫公孙夏

③ 彼哉!彼哉!:他呀!他呀!古代表示轻视的习惯用词,类似于现在撇着嘴不屑一顾轻蔑地说:那个人呀!那个人呀!

④ 人:人才。

⑤ 夺:剥夺;削除。(bó)国大夫。骈(pián)并列,相连接。邑:城镇。此处为“寀(cài)邑”,即采地,古代卿大夫的封地。骈邑:相连的封地。三百:三百户。齐桓公曾把从伯氏手里收回的骈邑三百户赐给管仲

⑥ 没(mò)齿:犹言没世,一辈子;终身。

【译】 有人问子产的为人怎么样。孔子说:“他是个施恩惠于人的人。”

问子西的为人怎么样。孔子说:“他呀!他呀!”

又问管仲的为人如何。孔子说:“他是个人才呀!他削除了大夫伯氏的骈邑三百户。伯氏虽然只能过着粗茶淡饭的日子,但他至死都没有说过一句怨恨的话。”

千秋功罪任后人评说/《〈论语14.9〉解析》
 【解析】
这三个人都是春秋时的执政官员,子产是郑国相,执政期间力图改革,虽然执政期间有些做法过火,但因他心存百姓,人民受惠颇多。他死后,百姓临街而哭,三月不闻竽瑟之声。执政于楚国的子西,政绩平平,既不能抑制贪官,又不能起用人才。所以孔子评价他时有轻蔑之意。对管仲来说,孔子看重的是他的政绩而忽略小节不计,说他尽管有缺点,但国人还是服气的,因为他是立心为公的。只有你实事求是地观察每个人的行为,就会得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我们常说:千秋功罪,任后人评说。大凡当政者人尚在世,人们碍于情面或迫于压力,大多是不敢妄加评论的,即使有所评价,也多是溢美之词。因为你位高权重,只能听到溢美之词,而那些不好听但却公正的评价你是听不到的。但等你离开这个世界后,或好或坏,总会有一个恰如其分的盖棺论定。在位时的名声是虚假不实的,死后的评判才是客观公正的。孔子对以上三人的评价尽管没有展开,但从中我们也应该想想,是否应该顾及身后的名声呢?一个子西,叫孔子及其后人轻蔑了两千多年,而且还要继续被轻蔑下去,长眠地下的子西不知难受否?要想身后有个好名声,有生之年就应该替社会多做出点实实在在的贡献。

千秋功罪任后人评说/《〈论语14.9〉解析》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