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
《〈论语〉12.8》解析

【原文】
棘子成①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wéi)②?”子贡曰:“惜乎,夫(fú)子之说君子也!驷(sǐ)不及舌③。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kuò)④犹犬羊之鞟。”
【注】① 棘子成:卫国大夫。
② 为(wéi):表感叹或诘问的语气。
③ 驷(sǐ):四匹马拉的车,也叫“一乘(shènɡ)”。不及:追不上。舌:舌头。意为:有过错的言语一旦说出了口,用四匹马拉的快车也追不回来。成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源出于此。
④ 鞟(kuò):去毛的兽皮。
【译】 棘子成说:“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就行了,何必要追求那些文彩修饰呢?”子贡说:“可惜呀!这位先生您竟是这样地谈论君子啊!一言既出,便驷马难追了。文彩如同本质一样重要,本质也如同文彩一样重要啊。如果去掉了有文彩的兽毛,那虎豹之皮同犬羊之皮也就一样,没有什么区别了。”

【解析】
“诚于中,形于外”。文与质其实是一回事,外表的“文”是内心“质”的外露,内心仁厚了外表才能更为绚丽多彩。最最理想的是文质相符,做到名副其实。“虎质而羊皮”,徒有其实,内在之仁德不施于外,对社会对他人又有什么利益?“羊质而虎皮”,虚有其名,绚丽之外表缺乏内在的支撑,是何等“色厉而内荏”?
修身之中质与文的关系,即内心与外表的关系,就是内容与形式关系的一种。质者,直也,犹如一条直线,是说人的修养很纯洁很朴素;文,则是外在的修饰,很华丽很美观。我们一般人对待这一问题,大多也会像棘子成一样,重视有个好的品质,而觉得何苦要追求外表呢?子贡说得很好,虎豹的皮之所以好,是因为它的本质,但如果脱去了它外表的皮毛,这种野兽的皮与家畜的皮还有什么区别呢?现在有一些合成革,更让人眼花缭乱,简直比皮子还像皮子,所以说,要想区分它们,必须要有原本的毛才能分得清。用在个人修身上,质和文的融合也要有一个度,过于“质”,则显得粗野,过于“文”,则显得轻浮。如有些人有天才,本质也好,可惜学识不够,乃至连一封信都写不好,说句话都嗑嗑绊绊,能做出什么大的成就?还有的人书读得好,文章作得也好,但为人做作,不通人情世故,为了学问钻进牛角尖里去了,请他出来做事没有不乱的。因此,在“质”与“文”的关系上,同样需要把握住一个度,真正做到了“文质彬彬”,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