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
《〈论语〉11.24》解析

【原文】季子然①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yú)?”子曰:“吾以子为(wéi)异之问②,曾(zēnɡ)③由与(yǔ)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yǔ)求也,可谓具臣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yú)?”子曰:“弑父与(yǔ)君,亦不从也。”
【注】①
季子然:鲁国季氏同族的人,具体官衔无考。
②
子:对他人的尊称,此处指季子然。以子为:以为您。异:别的,另外的。异之问:问的是其他的人或事。
③ 曾(zēnɡ):怎,怎么,原来。
④ 具:聊以充数。具臣:一般的充数的臣僚。指徒占其位不称其职的官员。
【译】季子然问孔子:“仲由和冉求这两个人可称得上是大臣吗?”孔子说:“我还以为您问的是别的不寻常的事情呢,原来问的是仲由和冉求呀!所谓大臣,应该是能够用先王之道来服事君王,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停止工作、辞职不干。现在的仲由和冉求两个人,只能算是聊以充数、徒占其位的臣子罢了。”季子然又问:“那么,他们会一切都顺从季氏吗?”孔子说:“如果让他们以下犯上,做杀父弑君的事情,他们肯定是不会顺从的。”

【解析】
孔子在这里告诉我们的,不论是“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也好,“弑父与君,亦不从也”也罢,都是如何对待领导和上司的问题,告诉我们不要盲从上司。如果你是一个正人君子,正做着政府的公务人员,那么你的出仕是为了实现整个社会的理想,而不应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也不是为了满足个人心理的欲求。如果你是在为某个公司服务,那是为了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你对待领导和上司要忠,但不能愚忠;你对于领导和上司要服从,但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地一概顺从。至于他们要你去做杀父弑君之类大逆不道之事,那更是万万不可听从。什么事该办,什么事不该办,一切都要以道义为原则和标准。冉求替季氏聚敛,孔子骂了他两千多年,假如某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忠”而行大逆不道之事,那简直就要遗臭万年了。
愚忠和盲从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面临此种情况如何办?孔子为我们开了个药方:你的上司不道德不仁义,即使地位高如国君,那也不能愚忠盲从,而要辞职不干另谋高就。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