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
《〈论语〉11.23》解析

【原文】
子畏于匡①,颜渊后②。子曰:“吾以女(rǔ)为(wéi)③死矣。”曰:“子④在,回何敢死!”
【注】① 子畏于匡:见9.5①②。
② 后:后赶到。
③ 以女(rǔ)为:以为女(rǔ);以为你。
④
子:对孔子的尊称:老师您。
【译】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在匡地遭到围困,慌乱中颜渊走散了,稍后才赶来会合。孔子看见颜渊,高兴地说:“我还以为你在逃亡中已经遇难了呢!”颜渊说:“老师您健在,颜回我还要跟随您实现教化天下的抱负哩,怎么敢轻易先死呢?”

【解析】 人一旦有了崇高的气节,便不再是一个孤独的人,你的周围就会聚拢无数仁人志士,那怕是你的影子,也无时无地不有人与之相伴。孔子与颜渊普通的对话,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志和意味。从孔子来说,他不曾为自己的生命担忧,却为着学生的安危而忧心,所以,他急切地问:我猜测你迟迟未归的原因,是否有不幸的降临?焦急后的喜悦之中,情愫溢于言表。颜渊回答地很豪迈:不管是怎样的危急,只要有您先生在,便也有我的存在,事业未成正须奋发,借我一个胆也不敢先死啊!这就是精神带来的力量,没有什么可以改变的了的力量,师生之间的患难相知由情而引发,由回应而圆满。连接这种情感的不是别的,正是那个至高无上的“义”。颜渊掉队或是主动殿后,随时处于危急之中,正是心中有着精神激励的“北斗星”,他才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在乱军之中闯出一条希望之径,继续寻求和追赶自己心中的那个理想。
由此可见,当人心涣散的时候,就要呼唤能够使天下重新凝聚的精神与信仰。人不能迷失了崇高的信仰,不能没有了精神支柱,不能缺少了心中的偶像。伟人的博大精神是人们心中的太阳,伟大精神吸附着人类,才能变多颗心为一心,使跳动于每个个体胸膛里的心脏凝聚起来。如果失去了这种精神的照耀,人只能围着自己的私心自转。孔子就是以唤醒天下人为己任的“木铎”,就是这种伟大信仰的化身。二十一世纪的人们如何走出道德滑坡的阴影?我们仍然要像颜渊这样,无论怎样地艰难险阻,也不能放弃心中的目标,而应该苦苦寻求!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