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正道人生
正道人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496
  • 关注人气:31,10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德行是首先应该学习的/《〈论语11.3〉解析》

(2011-06-14 10:35:27)
标签:

德行

言语

政事

文学

苍生

造福

趋利避祸

经天纬地

特长

潜能

论语

文化

分类: 《论语》解析

【原创作品】   《〈论语〉113》解析 

德行是首先应该学习的/《〈论语11.3〉解析》
    【原文】
德行
(xínɡ, 旧读xìnɡ)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注】① 德行:道德品行。

② 言语:善于表达言辞。

③ 政事:能为官从政,善于处理国政事务。

④ 文学:不同于今天的概念,指熟悉古代文献。

【译】 孔子的学生五色相错,各有所长。道德品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善于口才表达的有:宰我、子贡。长于办理政事的有:冉有、季路。熟悉古典文献的有:子游、子夏。

德行是首先应该学习的/《〈论语11.3〉解析》
     【解析】
  教学生教什么?孔子告诉我们需要教授四个方面的内容: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这四个方面如何顺序?孔子讲得非常清楚:德行一、言语二、政事三、文学四。四个方面全都修行圆满的是全才,就达到了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这四个方面在某一个方面达到了圆满,也算达到了孔子所称赞子贡的那样,叫做“器也”。

 为什么要把德行排在首位呢?所谓德行,即道德品行。郑玄说:“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优秀的品质藏乎于心时为“德”,优秀的品质显露于外时为“行”。“诚于中,形于外”,人的行为是由思想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所以“尧舜率天下以仁”,所以“桀纣率天下以暴”。有仁爱之心而君临天下必定会为世间苍生造福,有贪戾之念而霸持社稷必定成为天下大乱的祸源。

 言语好,即善于口才表达。人与外界的交流,不外乎行为与言语两个方面。行是心之德,言为心之声。如何表达好自己的语言呢?总的来说就四个字:断恶(è)修善。俗话说,祸从口出,就是指人脸上这“上下两层皮”会成为制造恶业的加工厂,而人的劣根性又给这张嘴埋藏下了四种恶,即妄语、两舌、恶(è)口、绮(qǐ)语。所谓“妄语”,即虚妄不实的谎话。撒谎撂(liào)屁的人一抓一大把,有的人撒起谎来刹不住车,随时随地不管对何人没有一句实话。为什么会这样呢?不外乎两个原因:趋利避祸。趋利是有利可图,为了攫(jué)取自己的利益不惜假话连篇;避祸是掩盖自己的丑行,为了避免别人的指责不惜文过饰非。妄语的目的是为了彻头彻尾的自私自利。所谓“两舌”,就是搅动如簧巧舌,唯恐天下不乱,在他人之间搬弄是非,搞得世界不得安宁,然后或隔岸观火或浑水摸鱼。所谓恶口,就是脏话连篇、出口伤人,其根源是内心不善。所谓绮语,就是花言巧语,大凡此种人必是有求于人,对于无所求的人他绝不会如此费心。这四种恶,皆因德行不足的缘故。德行足,仁心满,自然言语和悦。要想言语善,说诚实言,首先要断绝这“四恶”。

 政事,就是参与社会管理工作。而参与政事是需要许多专门学问的。古代实施教化,加强教育,是以六经为准的。《诗》、《书》可以培养人的远大志向;《礼》、《乐》能够陶冶人的高尚情操;《易》、《春秋》则可以提高人的聪敏才智。要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必须突出德育,“取四重”、“去四轻”。“四重”即重言、重行、重貌、重好(hào),“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hào)重则有观”;“四轻”即言轻、行轻、貌轻、好(hào)轻,“言轻则招忧,行轻则招辜,貌轻则招辱,好(hào)轻则招淫”。在学会做人的基础上,学习安抚民众治理国家的办法,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社会。

 把这些都学好了,然后才学习文学。所谓文学,即是学习古章典籍,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成为通古博今的大学问家。如果能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这四个方面全都有所成就,那就是一个经天纬地的全才了,就是无所不能的“器”了。

 十个指头不一般齐,人也是这样,总是各有所长。就像今天的学生一样,各有特点,各有爱好。毕业离开老师后,有的从政,有的经商,有的搞科研,有的做文人,进入社会这个茫茫人海之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另一个侧面看,人才是极难求全的,书中所列的这十个人是《论语》中经常见到的人物,但他们也不是理想的全才,而只是在某个方面有所突破。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都好的人,实在少见。所以,无论做老师的也好,做领导的也罢,都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每个属下的特点和所长,加以培养和任用,才能做到扬长避短、知人善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和积极性,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德行是首先应该学习的/《〈论语11.3〉解析》(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