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穿衣服的学问/《〈论语10.6〉解析》

(2011-04-21 07:23:37)
标签:

家居

便装

被子

坐垫

佩戴

遵守

习俗

审美

简单

协调

端庄

俭朴

服饰

论语

文化

分类: 《论语》解析

    【原创作品】   《〈论语〉106》解析 


   孔子穿衣服的学问/《〈论语10.6〉解析》
  【原文】
君子不以绀
(
ɡàn)(zǒu),红紫不以为亵(xiè)

    当暑,袗(zhěn)(chī)(xì),必表而出之

    (zī)衣,羔裘;素衣,麑(ní)裘;黄衣,狐裘。

    亵裘长,短右袂(mèi)

    必有寝衣,长一身有(yòu)

    狐貉(hé)之厚以居

    去丧(sānɡ)无所不佩。

    非帷(wéi)(chánɡ)必杀(shài)之。

    羔裘玄冠不以吊

    吉月,必朝(cháo)服而朝(cháo)

     【注】① 绀(ɡàn):天青色。(zǒu):铁红色。饰:滚边、镶边。因绀色是斋服用色,緅色是用于三年之丧的丧服用色,所以不用这两种颜色做其它衣服的装饰滚边。

    ② 亵(xiè)服:便服,内衣,家居时穿的衣服。因红色、紫色是贵重的颜色,所以便服一类不得使用此色。

     (zhěn):单衣。此处用作动词:穿单衣。絺(chī):细葛麻布。绤(xì):粗葛麻布。

    ④ 表:表面。外面套件衣服。出之:外出之时。皇侃疏:“当暑虽热,絺绤可单;若出,不可单,则必加上衣也。”

    ⑤ 缁(zī):黑色。

    ⑥ 袂(mèi):衣袖。

    ⑦ 寝衣:被子。古代大被叫“衾”,小被叫“被”。一说为睡衣。刘宝楠正义:“古人衣不连裳(chánɡ),夫子制此寝衣,较平时所服之衣稍长,寝时着之以卧。”

     (yòu):又。

    ⑨ 居:坐。此处指坐垫。

    ⑩ 去:除去。去丧:丧期已满。

     (wéi):帐幔的一种(在旁曰“帷”,在上曰“幕”,四面合起来像屋宇的曰“幄[wò])(chánɡ):下身的衣服,即裙。帷裳:像帐幔那样围在身上的裙服,古代朝祭时的服装。用整幅布制作,多余的布不裁剪,作折叠(古时称之为“襞襀[bì jī]  )犹如今天的“百折裙”。

     (shài)割削,裁剪,缝制之前裁去多余的布。

     羔裘玄冠黑色的衣冠,古代用作吉服,所以不能穿戴着去吊丧。

     吉月:月之朔日,即农历每月初一日。

 

孔子穿衣服的学问/《〈论语10.6〉解析》

    君子不用天青色和铁红色做衣服的边饰,不用红色和紫色做家居便装。

    暑夏季节,穿着细的或粗的葛麻布单衣,但外出时一定要在单衣外面加上一件外套。

    黑色衣服配以羔羊皮裘袍;白色衣服配以皮裘袍;黄色衣服配以狐皮裘袍。

    家常穿的皮裘袍要长一些,但右边的衣袖要略短些。

    睡觉一定要盖被子,须一身半长。

    用毛皮厚的狐貉皮做坐垫。

    服丧期满,便可以随意佩戴各式各样的装饰品。

    不是上朝或典礼祭祀时穿用的礼服,不用全幅布,一定要剪裁。

    不穿戴羔羊皮裘和黑色礼帽去吊丧。

    每月的初一,一定穿着朝服去上朝。

孔子穿衣服的学问/《〈论语10.6〉解析》
    【解析】  本章记录了孔子对衣着的重视。这里的“君子”,指的是在政治上有地位的人。因此,这些在衣着上约定俗成的规定,既是孔子所严格遵循的,也是一切有身份之人应该遵守的。

    第一种规定,是社会习俗与服饰的问题。古人认为,红紫不是正色,便服不宜用。

    第二种规定,是时令与服饰的问题。虽是暑夏时节,外出时也要穿外套,讲究的是衣不露肉,和现在有些人越露越美的观念大不一样。

    第三种规定,是衣服的搭配问题。讲究的是内外一色的审美观。至于右袖要短一些,则是为了做事方便。被子“长一身有半”,是为了夜里盖得严实。

    第四种规定,是对坐垫用料及标准的要求。因为那时还没有座椅,人们都是席地而坐,所以坐垫更显得重要。

    第五种规定,是对佩饰和帽子的要求。

    第六种是对朝服和便服的规定。朝服祭服讲的是庄重,所以不加裁剪而折叠缝制。而制作便服从节俭的角度考虑,必须裁剪多余的布。在每月初一这个隆重的日子,必须穿朝服。

    归纳起来,一是色彩搭配的简单和协调,二是衣服式样的端庄和俭朴,三是穿着场合的妥贴得当而不犯忌讳。总之,衣服的穿着一要以礼的精神为准则,二要能体现舒适和美感。当然,两千多年后的服饰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要说面料,连式样也不可同日而语了,但穿着服饰的原则却是不变的,今天的人们同样需要掌握和运用这三条原则。反过来说,服装的式样一直在“复古——翻新——复古”的模式中进行,无论怎样变化,对于前人总有继承的地方,如现在流行的“唐装”,其实就是唐朝服饰的式样。

孔子穿衣服的学问/《〈论语10.6〉解析》孔子穿衣服的学问/《〈论语10.6〉解析》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