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经.雅.小雅.谷风之什.北山》解析

(2010-12-29 09:15:36)
标签:

君主

疆域

父母

奉养

苦乐不均

承包制

等级

赏赐

付出

回报

号角

诗经

分类: 《诗经》解析

【原创作品】

       

——不同于平均

《诗经.雅.小雅.谷风之什.北山》解析
    《毛序》说:“《北山》,大夫刺幽王也。役使不均,已劳于从事,而不得养父母焉。”这是一首士子怨恨徭役不公、劳逸不均而作的诗,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尖锐化。

【原文】

(zhì)彼北山⑴,言采其杞。

偕偕(xié xié)士子⑵,朝夕从事。

王事靡盬(ɡǔ)⑶,忧我父母。

 

(pǔ)天之下⑷,莫非王土⑸;

(shuài)土之滨⑹,莫非王臣⑺。

大夫不均⑻,我从事独贤⑼。

 

四牡彭彭(bānɡ bānɡ)⑽,王事傍傍(pánɡ pánɡ)⑾。

嘉我未老⑿,鲜(xiǎn)我方将(jiānɡ)⒀。

旅力方刚⒁,经营四方⒂。

 

或燕燕居息⒃,或尽瘁事国。

或息偃在床⒄,或不已于行(xínɡ,又读hánɡ)⒅。

或不知叫号(háo)⒆,或惨惨劬(qú)劳⒇。

 

或栖迟偃仰(21),或王事鞅掌(22)

或湛(dān)乐饮酒(23),或惨惨畏咎(jiù)(24)

或出入风议(25)或靡事不为(26)

【注释】

⑴ 陟(zhì):登。彼:指示代词:那个。

⑵ 偕偕(xié xié)健壮的样子。士子:作者自称,即低级官吏。古时的官吏分卿、大夫、士三级。

⑶ 靡:没有。盬(ɡ  ǔ)停止。

⑷ 溥(pǔ):通“普”,普遍。

⑸ 王:一 国的君主。土:国土,疆域。

⑹ 率(shuài):循,沿着。滨:水边。

⑺ 臣:臣民百姓。

⑻ 大夫:执政者。不均:承担的公务不均衡不公允。

⑼ 从事:所作的工作。贤:通“艰”,艰苦,劳累。

⑽ 彭彭(bānɡ bānɡ)强壮有力的样子。

⑾ 傍傍(pánɡ pánɡ):不得已而忙于奔走应付的样子。

⑿ 嘉:嘉许,称赞。未老:正当年富力强,有自嘲的意思,嘉许的目的是为了榨干余力。

⒀ 鲜(xiǎn):善,称善。方:正。将(jiānɡ):强壮。

⒁ 旅:通“膂(lǚ)”。旅力:即膂力,体力,筋力。刚:强健。

⒂ 经营:往来,奔走劳作。王逸注:“南北为经,东西为营。”

⒃ 或:有,有人。燕燕:安逸的样子。居息:居家休息。

⒄ 偃:仰卧,引申为倒下、卧倒的通称。

⒅ 不已:不停息地。行(xínɡ,又读hánɡ)道路。

⒆ 号(háo):放声大哭。

⒇ 惨惨:内心忧虑的样子。劬(qú)劳:辛苦劳累。

(21) (qī)迟:栖息游乐。偃仰:卧床仰面朝天躺着,指安居无忧。

(22) 鞅掌:失容,事情繁多而不暇整理仪容。引申指公务忙碌。

(23) (dān)沉湎于逸乐无度。湛乐:过度的享乐。

(24) (jiù)加罪,罪责。

(25) 风议:放声高论,放言空论。

(26) 靡:无。为:作。

《诗经.雅.小雅.谷风之什.北山》解析

【译文】

  登上那高高的大北山,

  采摘枸杞尝一尝。

  身强力壮的士子啊,

  从早到晚当差忙不停。

  君王的差事无穷尽,

  忧我年迈的父母无人奉养。

 

  普天之下的大地,

  莫不是君王的疆土。

  四海之内的百姓,

  莫不是君王的臣仆。

  执政者派差不公平,

  唯独我的工作最艰苦。

 

  四马驾车跑不停,

  不得已奔走应付苦难当。

  夸奖说我还没有老,

  称赞我身体正健壮,

  说是我膂力过人精力旺,

  才可以往来奔跑走四方。

 

  有的人坐在家里享安逸,

  有的人为国尽瘁劳病积。

  有的人歇息在床枕无忧,

  有的人日夜不停路上行。

  有的人不知民间号哭起,

  有的人内心忧虑真劬劳。

 

  有的人游手好闲多自在,

  有的人公事忙碌脚步匆。

  有的人寻欢作乐饮美酒,

  有的人担惊受怕避祸殃。

  有的人夸夸其谈空议论,

  有的人万事都要忙不停。

【解析】

公平不同于平均

 《诗经.雅.小雅.谷风之什.北山》解析
    作者虽然是周代统治阶级内部最低一级的士阶层,但他仍然受着上层王、公、卿大夫的压迫,他在繁重徭役的重压下喊出了“不平”的呼声,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尖锐化和当时社会的不合理。本诗的特色是只摆事实不发议论,紧紧抓住“我从事独贤”这个诗眼展开具体描写,连用了十二个“或”字,如实摆出了士与大夫苦乐不均的十二幅生活画面,便戛然而止,既不发议论,又不下结语,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泻千里,不言自明,馀蕴无穷。后来,唐代韩愈的《南山》诗,一连用了五十一个“或”字,显然受着本诗的启迪。

  古人不如今人,他们那时还没有承包制、责任制、竞争机制和按劳取酬等一系列解决劳逸不均的制度。在尊卑森严的等级制度之下,付出劳动和取得报酬,不是按照人们本身的能力和尽职尽责的状况,而是凭借权力、地位,以及关系、靠山等,自然会出现忙的人忙死、闲的人闲死的情况。不仅如此,取得的报酬与付出的劳动不成正比,得到的赏赐也是不确定的量,虽然也说“辛苦有功”,但辛辛苦苦的人往往得不到奖赏,上下嘴唇一碰的廉价夸赞,也只是为了榨干你尚存的一点点余力。

  造成这种状况的,一是与人性中的惰性有关。一般的人都希望不干活儿或尽量少干活儿,就能够挣大钱、出名和享受荣华富贵。谁愿意劳而无获、劳而无功?于是,有地位的人就充分运用自己的地位,有权力的人就充分展示自己的权力,有关系靠山的人就削尖脑袋寻找自己的关系靠山,以求用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回报。正因为有这些现实的存在,就完全可能使一些人偷奸耍滑、无功受禄的愿望得以实现,而另一些啥也没有的人只能像牛马一样的辛苦劳累。

  造成这种状况的,二是与传统的等级制度和人治的政治有关。等级制度不以才能、贡献来确定人的地位、责任和俸禄,而是以论资排辈、出身门第以及人际关系来确定人的权力地位和俸禄。谁的权力大,谁的意志和所说的话就会成为标准,有了权力就拥有了真理,他们既可以朝令夕改,也可以出尔反尔,社会一刻也不会按照公平的原则正常运行。

  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呼唤着公平,但公平却一直与中国老百姓无缘。公平讲究的是竞争的规则,规则的约束是至高无上的,任何人都不能超越规则的约束力而为所欲为,规则导致的是公正、公平和公开,只有在规则约束下公平才能使付出和得到成为正比。但可悲的是,在国人传统的观念中,社会是否正义不是以公平为基础,而是以平均为注重。平均讲究的是“天理良心”,不论才能贡献是否均等,而欲求在得到时一律平等,这就必然导致互相攀比、埋没能人和大锅饭。无论付出不付出都要分一杯羹,无论贡献大小都要沾沾光。

  不公平是可悲的,强求绝对的平均也是可悲的。但是,对平均的呼唤其实是向不公平开战的号角,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它比不公平更为可爱一点。

  三千多年后的今天,不公平的现象是依然存在的,它既有人类个体之间的不公平,也有地区之间的不公平,放眼我们的周围,不公平的事例比比皆是,令人不胜枚举。我们只有通过道德的教育和法制的健全,才能逐步消除不公平的根源,使我们真正开始享受公平带来的好处。

  《诗经.雅.小雅.谷风之什.北山》解析《诗经.雅.小雅.谷风之什.北山》解析《诗经.雅.小雅.谷风之什.北山》解析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