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
《〈论语〉7.27》解析

【原文】
子钓而不纲①,弋(yì)②不射宿(sù)③。
【注】①
纲:鱼网上的大绳。此处指一种“纲网”,用网上的大绳横断水流,再用生丝系钓钩,类似于今天所说的“绝户网”。不纲:不用带“纲绳”的大网捕鱼。
②
弋(yì):带生丝的箭矢。
③
宿(sù):住宿的地方,指鸟巢,即栖宿巢中的鸟。
【译】
孔子用钓竿钓鱼,但不用带纲绳的大网捕鱼;也射飞鸟,但不射在巢窝里栖息的鸟。

【解析】 如果把慈爱他人的仁心再发扬广大,那就是普爱众生,普爱所有与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生灵。蝼(lóu)蚁尚且惜命,人类对再小的动物也应有好生之心。孔子的钓和射,是一种恒心和礼仪的训练,属于“古六艺”之列,他必不得已而为之,却尽量少杀生。现在的人捕起鱼来用密密的网,不管大鱼小鱼一古脑地往出打,端起铁砂子枪朝树上一放,“嗵”,打下了鸟儿一大片,这是很不可取的。在这里,我们讨论的不是生产问题,而是做人的原则。过去的冷兵器时代,中国人打斗时不喜欢用暗器,暗箭伤人是不仗义的,即使打赢了也亏理,万不得已要使用飞镖时,必要大喝一声“看镖”,表示打了招呼,我通知你了。虽然事儿不大,但反映了民族的传统道德。这种中国文化看似落伍了,其实用最新的观念来看,它并不落伍,现在全世界都非常注重保护野生动物,提倡爱心,提倡爱动物,禁猎和休渔已成为国家的行为,已成为对人们强制后的自觉行动。我们的先人早就认为,爱护动物是应有的道德,如“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就是告诫人们在孵化小鸟的春天里不要打鸟,母鸟被打死了,巢中尚不能捕食的小鸟就会饿死,这是很悲惨的。中国人都晓得这个道理,说明在两三千年前,当西方一些民族尚处于茹毛饮血阶段时,我们的祖先已经懂得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时至今日,国家已收缴了个人手里的猎枪,不允许打猎了,国家也明令规定了休渔期,休渔期内是禁止捕捞的。这种爱护生灵的教育看起来好像是一件小事,但却是扩而充之的仁爱之心。现在有一些父母,给不懂事的孩子买染上各种颜色的小鸡小鸟拿着玩,那胖乎乎的无知小手竟把小生灵撕成了一堆堆“零件”,还拍着小手儿直笑,这样能培养出孩子的仁爱之心吗?它培养出来的只能是残忍之心!在此奉劝大家:爱动物就是爱地球,就是爱人类,也就是爱你自己本身。
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的行为,既自于对生灵的慈爱,也展示了他“爱护资源,保护生态”的思想,他是用实际行动给我们演示如何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此种思想早在《周易》中就有大量表述。如《易·比(bì)卦》九五爻(yáo)辞说,“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意为:最明显的比附(靠近猎物)措施是用“三驱”之法,放走前面的野兽,使周围的邑民百姓没有戒备之心(意为不搔扰狩猎地区的居民),这样才是吉利的。什么叫“三驱”之法呢?《周义正义》解释说:“凡三驱之礼,禽向己者则舍之,背己者则射之,故失其前禽也。”即打猎时三面包围,放开一面,进来的野兽,凡是面对自己直冲过来的,一律放走;凡是背朝自己的则可以射杀。这样就可以减少捕杀,保证物种繁衍。
再如《易·屯(zhūn)卦》六三爻辞说,“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即”为追逐,“无虞”指没有经过虞人即山泽资源管理官员的同意允许。这是一句保护动物资源的劝告辞。盲目地追杀野鹿,误入虞人管辖的森林,假如你当真是君子,就应该放弃追杀,服从虞人的管理,再往前走就会有麻烦了。这种苦口婆心的劝告,目的在于阻止赶尽杀绝。
《易·师卦》六五爻辞说,“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抬运猎物的尸体),贞凶。”意思是说:野兽来到田地里损坏庄稼,捕捉它是吉利的,没有过失。但是兴师动众,打围歼野兽之仗就很不好了,你看那哥哥带头追杀,弟弟们抬着野兽的尸体,把野兽们杀得“舆尸”遍地,这就是典型的赶尽杀绝的极端行为了,是凶的征兆。
以上议论,表明了我们的先祖在保护动物资源上的清醒立场,是我们与自然万物相处的根本原则。培养慈悲之心是为了与地球上的所有生灵和平相处,而爱护其它生灵的具体行为也正是为了培养慈悲之心。
爱护这个地球上的生灵,就是爱护这个承载我们的星球,就是爱护人类本身。由于人类无限制的贪婪索取,不堪重负的天地早已伤痕累累险象环生了。天上的险境难以觉察,属无形之险。现在我们通过仪器可以观测到天象了,比如太阳黑子爆炸、慧星形成、日蚀出现、小行星正以光速向地球撞来、天上的废气正在增厚、臭氧层正在变薄、地球成了“塑料大棚”等等。也有仪器观测不到的,宇宙是一个整体,宇宙间的某些变化不可能不影响到地球,人自诩是地球的主宰,请问曾经主宰地球的恐龙何处去了?其实还是地球主宰着人类,身处险境的我们却浑然不知。也许天塌之时,没心没肺的我们兴许正在酒巴歌厅里狂欢滥饮呢!由此看来,“杞人忧天”不无道理。天上的险境我们多数人看不到,地上的险境我们却看得一清二楚。高山光秃,大河断流,能源匮乏,地下水干涸,龙卷风起于青萍之末,泥石流像瀑布一样当头压顶……人在自然的险境面前,往往显得异常渺小和无奈,但又有多少人想过:我为地球的生态平衡做过点什么?我们这一辈子是不会遭遇天塌地陷的,但“先人借贷子孙还钱”,难道你愿意遗下祸患,让自己的子孙承担天塌地陷的痛苦吗?
假如你想让自己的子孙永远繁衍昌盛,就请从“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做起吧。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