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君子不可陷不可罔/《〈论语6.26〉解析》

(2010-10-03 20:30:19)
标签:

骗取

愚弄

尔虞我诈

广博

蒙蔽

障碍

防骗术

论语

文化

分类: 《论语》解析

【原创作品】   《〈论语〉626》解析 

君子不可陷不可罔/《〈论语6.26〉解析》

【原文】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zhé)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注】① 逝(zhé):古代逝与“折”音义皆同。君子可杀身以成仁,故可得而摧折。另一说读(shì),“往而不复返”,即可以为之献身的意思。

② 陷:陷害。

③ 欺:欺骗。用合乎情理的说辞骗取信任。

④ 罔:愚弄。指用不合乎情理的荒唐话去骗得人的信任。

【译】 宰我问孔子说:“对于追求仁德的人,假如有人告诉他说,‘井里边有仁德’,他也会马上顺从地跳下去寻找吗?”孔子说:“为什么他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被人摧折,但不可以被人陷害;可以被合乎情理的说辞所欺骗,但不可以被荒唐的言语所愚弄。”

君子不可陷不可罔/《〈论语6.26〉解析》

【解析】  宰予是一个刁钻的人,也爱钻牛角尖,这一回他问的问题更嘎咕:“老师呀,你整天唠唠叨叨要我们追求仁德,而社会现实之中哪里有仁德呢?如果那仁德在井眼里边,你也要我们跟着跳下去吗?”说句良心话,我们往往也会有宰予的这种想法,我们整天看到的大多是尔虞我诈,世人们大多钻进钱眼里不可自拔而且也不想自拔,你却要我们与人讲仁德,这是多么迂腐可笑啊!仁义道德又值几毛钱一斤!

 大概孔子也知道世事晦暗,社会上持此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所以他并没有像对待宰予昼寝那样大发肝火,而是从正面回答了这一问题,他是从两个方面阐述的。

    一是君子可折不可陷。君子心存广博的爱心,在尘世之中,他充满了悲悯的情怀和拯救的意识,以普渡众生、救难拔苦为己任,但他虽然追求仁并欲望实现仁,却不会固执于一端,不会拘泥于一时一地。君子为了他所追求的事业,可以被人摧折,可以“杀身成仁”,为了真理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但绝不愿意被陷害。君子站着时,耸立不成山峰也要做一株挺拔的白杨;君子躺倒后,奔腾不成江河也要化一泓清亮的溪水!仁难道会在井里吗?君子怎么会被你这种荒唐不经的说法所引诱而去跳井呢?

 二是可欺不可罔。欺是欺骗,罔是愚弄。君子的仁就是爱一切众生,如果有人当面用合乎情理的说法来欺骗他,可以,愿意接受这个欺骗,这就是仁慈。但受了你的欺骗,要让你知道我是明明白白心甘情愿受你这个骗的,目的是为了教化你。如果这种欺骗不合乎情理,被欺骗者还在糊涂中将就,受了蒙蔽自己还毫不知晓,这就不是君子了。君子是不会被人愚弄的。所以,要想欺骗一个君子,你必须得准备一套合乎情理的说法。《孟子·万章上》说:“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xiào)(主管池沼的小吏)(xù)之池。校人烹之,反(fǎn,返)命曰:‘始舍(shě)之,圉圉(yǔyǔ)焉;少则洋洋焉;攸(yōu)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知(zhì)?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校人欺骗子产,是“欺之以方”,而宰我在此的假设则是“罔以非其道”,君子怎么会上这个当呢?君子不是笨伯,不是刻板而不知应变的人,如果没有智慧去辨别是非,他就不是君子,只不过是个其心仁厚其道执著(zhuó)的善人罢了。

 “仁”与“智”是圣人的左右臂,空有仁心而没有智慧非圣人。空有了普爱众生的仁爱之心而缺乏睿智,你就可能在创建事业的过程中随时遇到险境或遭人暗算。有形的陷阱还容易躲避,心灵深处那形形色色的无形陷阱却更加麻缠。如何跨越和战胜这些障碍,是人生的一大课题。你战胜不了自己,你就无法进步;你没有解决困难的方法和信心,你就很难建立起功业;你没有跨过陷阱的心理准备和具体操作的方法,你就只能守着灰色的人生餐泪饮泣。所以,你想具有聪明的睿智,首先要在心灵上建筑起抵御欺骗的大坝。

 这个世界充满了变数和陷阱,君子始终以他独立自主的精神,以其恒常之心和洞察之明,承受着这世间的纷乱和艰难。你在读了孔老夫子讲得这番道理后,是否也会对那些貌似合情合理的说辞不屑一听呢?最起码,你也应该多一个心眼了吧!其实,这也是仁者的防骗术,它依仗的是宽厚之心和睿智之识。

     君子不可陷不可罔/《〈论语6.26〉解析》君子不可陷不可罔/《〈论语6.26〉解析》君子不可陷不可罔/《〈论语6.26〉解析》君子不可陷不可罔/《〈论语6.26〉解析》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