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
无
衣
——姐妹们夸耀衣服的喜悦

《毛序》说:“《无衣》,美晋武公也。武公始并晋国,其大夫为之请命乎天子之使,而作是诗也。”其实,这只是一首妇女们相互夸耀女红(ɡ
ōnɡ)手艺的诗歌。
【原文】
岂曰无衣?七兮⑴。
不如子之衣⑵,安且吉兮⑶!
岂曰无衣?六兮。
不如子之衣,安且燠(yù)兮⑷!
【注释】
⑴ 七兮:七件。此处的“七”为虚数,代表多的意思。
⑵ 子:你。
⑶ 安:舒适,安逸。吉:善,美,漂亮。
⑷ 燠(yù,又读ào):暖,暖和。
【译文】
怎么能说我没有衣裳?
至少也有七件呢。
只是不如你做的锦绣衣,
既舒适来又漂亮!
怎么能说我没有衣裳?
至少也有六件呢。
只是不如你做的锦绣衣,
既舒适来又暖和!
【解析】
姐妹们夸耀衣服的喜悦

年终了,岁尾了,家家户户织新布缝新衣。姐妹们聚在一起互相攀呀比呀,既要比谁做的新衣多,又要比谁做的工艺好,其实,她们比的是谁的纤手巧。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人耕田女人渍麻,男人挑水女人做饭,其乐融融,一派欢快的农家乐。男人聚在一起夸耀什么?当然是骑马弯弓捕鱼狩猎。女人聚在一起夸耀什么?当然是心灵手巧厨艺女红。
谁说我没有新衣裳?拿不出精工细做的新衣,岂不被他人当作懒婆娘?姑娘当然不愿听到这样的评价。打开衣柜,拽出包袱,把一件件衣服都摆出来,让姐妹们过过眼、验验收。
但千万莫忘记要谦虚一点,虽然我做的衣服数量不算少,但件件都是粗制滥造,哪里比得上你们的手艺好?
人们沉浸在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之中,无忧无虑,无牵无挂。这是世外桃源吗?显然是的。沉重压迫下的人们有这样的心态吗?也可能不是世外桃源,也可能巧手女就是谁家的使唤丫头,但人们在痛苦之中忙里偷闲高兴一下,也是自我解脱的一种方法。
还有人说,这首诗描写的是睹物思人。年终了,岁尾了,姑娘拿出了新做的衣裳,数一数已有好几件了,但看来看去,竟没有一件比故去的母亲做的好。现在身上衣,当初妈妈缝,既舒适来又漂亮,既舒适来又暖和。睹物思亲人,悲从心底来。
睹物思人,是人间最普通、最伤感、最动人的一种情怀,长时间朝夕相处,彼此间情同手足的亲情,都是促使睹物思人的先决条件。
在这里,思人的人必定有着敏感的心灵、丰富的情感、忠诚的品质和执着的追求。心如死灰的人没有敏感的心灵,铁石心肠的人没有丰富的情感,水性杨花的人没有忠诚的品质,见异思迁的人没有执着的追求。如果是心怀叵测的人,当然更不会有睹物思人的高尚情怀了。
在这里,所睹的“物”本身的价值已经变得不重要了,无论它是极其普通的还是价值连城的。“物”在这里已经变成了一种象征,成了激发无尽情思的触媒。“物”本身的价值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微妙的转换,由使用价值变成了精神价值或审美价值,因而也就更加珍贵和神圣。
这种古典的情怀当今似乎不那么时髦了,但它却永远不会逝去。
你愿意选择哪种解释呢?一群姑娘夸手艺是那样轻松愉快喜洋洋,而睹人思物又是那样沉甸甸的凝重。我们还是选择第一种吧,以便让我们的心境在轻松中得到愉悦快慰。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