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
溱(zhēn)洧(wěi)
————三千年前的《清明上河图》
《毛序》说:“《溱洧》,刺乱也。兵革不息,男女相奔,淫风大行,莫之能救焉。”其实,这是一首描写郑国三月三上巳节时青年男女游春定情的诗。
【原文】
溱(zhēn)与洧(wěi)⑴,方涣涣兮⑵。
士与女,方秉蕑(jiān)兮⑶。
女曰:“观乎⑷?”
士曰:“既且(cú)⑸。”
“且(qiě)往观乎⑹。”
洧之外,洵訏(xū)且乐⑺。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⑻,
赠之以芍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⑼。
士与女,殷其盈矣⑽。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cú)。”
“且往观乎(qiě)。”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女与士,伊其将谑⑾,
赠之以芍药。
【注释】
⑴ 溱(zhēn):郑国水名,源出今河南密县。洧(wěi):郑国水名,源出今河南登封县。
⑵ 方:正。涣涣:水流大的样子。
⑶ 秉:执,拿。蕑(jiān):兰草,又名佩兰,全株有香气,可制芳香油,古人采之以祛除不祥。
⑷ 观:观看,游览。
⑸ 既;已经。且(cú):通“徂”,往。
⑹ 且(qiě):姑且,再。且往:再去。
⑺ 洵:诚然,确实,实在。訏(xū):大。
⑻ 伊:句首语助词。其:他们。谑:取笑,调笑。
⑼ 浏:水流清澈的样子。
⑽ 殷:众多。盈:满,充满。
⑾
将:与,共。
【译文】
冰凌融解的溱水和洧水哟,
水流浩大呀春波荡漾。
英俊的小伙子和美丽的大姑娘呀,
也正手捧芳香的兰草在河边踏青。
姑娘含情脉脉地说:“到那边去看看热闹吧?”
小伙子说:“我已经去过一趟了。”
姑娘剜了小伙一眼:“陪我再去看一回嘛。”
洧水的堤坝外,
场面确实大呀喧嚣又热闹。
那些英俊小伙和怀春少女呀,
成双成对地相互戏谑取笑逗着乐,
互相赠送一束私订情愫的芍药。
冰凌融解的溱水和洧水哟,
水流清澈呀欢歌淙淙。
英俊的小伙子与美丽的大姑娘呀,
似花如潮摩肩接踵地挤满了河岸。
姑娘含情脉脉地说:“到那边去瞅瞅热闹吧?”
小伙子说:“我已经去过一回了。”
姑娘剜了小伙一眼:“陪我再去看一次嘛。”
洧水的堤坝外,
场面确实大呀喧嚣又热闹。
那些英俊小伙与怀春少女呀,
成双成对地互相戏谑取笑逗着乐,
相互赠送一束秘定终身的芍药。
【解析】
三千年前的《清明上河图》

这首诗的场景与《野有蔓草》如出一辙:按照郑国的风俗,每年的三月上巳节(节日名,在三月上旬的巳日,“巳”排在地支第六位。《后汉书·礼仪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潔]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chèn,病],为大絜[潔]。”魏晋后固定为三月三日),男男女女都要到溱水和洧水边祈求幸福、祓(fú)除不祥,此时也正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机会。每当此时,其场面大概是倾城而动、倾家而出,那熙熙攘攘的河边热闹非凡。本诗抓住了这个特定的节日,又选取了一个典型情节,即以一对青年男女的对话为中心进行细致无微的描写,好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特写镜头。它通过十分经济的笔墨,把一群青年男女成双成对漫游在宽旷的河边,你说我笑地散步谈心,彼此倾诉爱慕之情,并互赠香草结交友情的节日场面,尽情地烘托了出来,恰如一幅绝妙的风俗画,带着我们置身其景而共享欢乐。
宋人有《清明上河图》,孰不知三千多年前的溱洧河边也有这么一幅《清明上河图》。这幅图更古更早更风俗,而且是那样地令人轻松愉快。本诗的特点是人物对话十分传神,穿插其间的简短对话,富有生活情趣,就像一首优美的散文诗,以轻快的节奏构成了全诗的欢乐气氛。这种风俗,当今的汉民族中已经不见了,但在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里却被保留并延续了下来,如云南白族的“三月三”节,洱海边那优美的图景通过《五朵金花》至今仍定格在我们的视觉里。还有许多少数民族同胞也有着类似的节日,可能就是这一节日的延续。
姑娘含情脉脉地说:“到那边去看看热闹吧?”小伙子说:“我已经去过一趟了。”姑娘剜了小伙一眼:“陪我再去看一回嘛。”在这里,有的只是天真、烂漫,似乎童心未泯;在这里,有的只是无忧无虑无拘无束,似乎时空凝固。人们之间是那样地坦诚热烈,在这些优美的对话中,你只能是一种愉悦的感受,在她们面前,你的心灵也会得到净涤。你会有丝毫非分之想吗?身置其中,你只会默默地为他们祝福,愿他们早结连理比翼双飞。
在古人眼里,未婚者是自由自在的,他们有着选择自己婚姻幸福的自由,无数的异性是任由他们去挑剔和选取的。这不是禁锢,当然也不是放纵。男女的交往是需要时间和空间的,社会应该为他们提供方便,这也正是今天为大龄青年构筑鹊桥的意思。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已婚者,那情况就不同了,因为你有了家庭也就意味着有了责任,你就不能再见一个爱一个了。据说,现今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仍保留着姑娘可任着性子耍、而媳妇却要恪守妇道的习俗。
趁着年轻,你就尽情地嬉耍吧,当然,这不是怂恿你随意地“乱爱”。恋爱与“乱爱”虽只好一字之差,却有着道德水准蕴在其中。我们提倡的是纯真的“爱”和“恋”,绝不是放纵式的“淫”和“乱”。
报载,有位中学生的母亲看到世风日下,怕今后找到姑娘脑袋媳妇身的儿媳,便想让儿子早点找个对象攒着,无奈年少的儿子还不懂“恋爱经”,心急如焚的母亲便亲自上网为儿子征婚选妻。虽属笑话,倒也道出了人们对道德滑坡两性关系混乱的忧虑。当今的年轻人已然没有了古人的单纯和朴实,对本应神圣的贞操也不那么引以为然了,真正到了“纯真的处女只能到幼儿园里去找”之时,这个世间还有美好的爱情可言吗?
男女应该如何交往,的确有一个大学问。我们不可能再搞“男女授受不亲”,但也不应该过于随便地“一杯水主义”。问题的症结,不在于堵或放,而在于那颗深藏于胸间的心。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