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风起于青萍之末/《〈论语3.2〉解析》

标签:
颂诗天子庆父祭品孙氏鲁国文化 |
分类: 《论语》解析 |
【原创作品】
【原文】三家者①,以《雍》②彻③。子曰:“‘相(xiànɡ)维辟(bǐ)公,天子穆穆’ ④,奚取⑤于三家之堂?”
【注】① 三家者:即3.1所注,把持鲁国朝政的季孙、仲孙(孟孙)、叔孙三家。此三家之祖庆父、叔牙、季友皆为鲁桓公(公元前711—公元前694年在位18年)之子、鲁庄公(公元前693—公元前662年在位32年)之弟。“伯(bó)仲叔季”为兄弟行(hánɡ)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因老大“伯”做了 国君,其余按顺序为仲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仲孙氏”是对庆父后代子孙的通称,以此类推。后来,仲孙氏认为自家在未继君位的三兄弟中排行居长,遂改称“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仍沿用旧称。再后,孟孙成为复姓。
② 《雍》:即《诗经·周颂·臣工之什·雍》。周天子在祭祀宗庙完毕后撤去祭品时唱这首诗。
③ 彻:通“撤”,撤除、撤掉(祭品)。
④ ‘相(xiànɡ)维辟(bǐ)公,天子穆穆’:《雍》中的两句诗。相:傧相,助祭。辟公:即诸侯。穆穆:庄严肃穆的样子。
⑤ 取:选取,采用。
【译】 季孙氏、仲孙氏、叔孙氏这三家在祭祀祖先结束的时候,竟僭用天子之礼,唱着《雍》这首颂诗来撤除祭品。孔子说:“《雍》里面有两句诗是这样说的:‘助祭的是诸侯,天子庄重肃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诗句怎么能选取使用到三家大夫祭祀祖宗的庙堂之上呢?”
【解析】
《雍》这首颂诗配上乐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国歌》,是隆重的国礼象征,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用的,但这三家就胆敢用。你们三家不过只是个大夫,唱着这样的颂歌,助祭的诸侯在哪儿?庄重肃穆的天子又在哪儿?你不符合诗中的原意啊?只能理解为是你的野心膨胀,是你把自己当作了天子!孔子没有正面去问,只从这个侧面轻轻一点拨,就把对方质问倒了。在这普通人看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中,孔子却看出了僭越者的险恶用心,这就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