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飘风起于青萍之末/《〈论语3.2〉解析》

(2010-05-18 08:25:23)
标签:

颂诗

天子

庆父

祭品

孙氏

鲁国

文化

分类: 《论语》解析

【原创作品】  《〈论语〉32》解析 

 

飘风起于青萍之末/《〈论语3.2〉解析》

原文三家者以《雍》曰:“‘相(xiànɡ)维辟(bǐ)公,天子穆穆’ ,奚取于三家之堂?”

【注】① 三家者:即3.1所注,把持国朝政的季孙仲孙(孟孙)叔孙三家。此三家之祖庆父叔牙季友皆为鲁桓公(公元前711—公元前694年在位18)之子、鲁庄公(公元前693—公元前662年在位32)之弟。“伯(bó)仲叔季”为兄弟行(hánɡ)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因老大“伯”做了 国君,其余按顺序为仲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仲孙氏”是对庆父后代子孙的通称,以此类推。后来,仲孙氏认为自家在未继君位的三兄弟中排行居长,遂改称“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仍沿用旧称。再后,孟孙成为复姓。

② 《雍》:即《诗经·周颂·臣工之什·雍》。天子在祭祀宗庙完毕后撤去祭品时唱这首诗。

③ 彻:通“撤”,撤除、撤掉(祭品)

④ ‘相(xiànɡ)维辟(bǐ)公,天子穆穆’:《雍》中的两句诗。相:傧相,助祭。辟公:即诸侯。穆穆:庄严肃穆的样子。

⑤ 取:选取,采用。

季孙氏、仲孙氏、叔孙氏这三家在祭祀祖先结束的时候,竟僭用天子之礼,唱着《雍》这首颂诗来撤除祭品。孔子说:“《雍》里面有两句诗是这样说的:‘助祭的是诸侯,天子庄重肃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诗句怎么能选取使用到三家大夫祭祀祖宗的庙堂之上呢?”

飘风起于青萍之末/《〈论语3.2〉解析》

【解析】  如果季氏仅仅只是用了八佾之舞也就罢了见3.1当时把持鲁国朝政的季孙氏、仲孙氏、叔孙氏这三家在祭祀祖先结束的时候,竟然敢于僭用天子之礼,唱着《雍》这首颂诗来撤除祭品。    

《雍》这首颂诗配上乐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国歌》,是隆重的国礼象征,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用的,但这三家就胆敢用。你们三家不过只是个大夫,唱着这样的颂歌,助祭的诸侯在哪儿?庄重肃穆的天子又在哪儿?你不符合诗中的原意啊?只能理解为是你的野心膨胀,是你把自己当作了天子!孔子没有正面去问,只从这个侧面轻轻一点拨,就把对方质问倒了。在这普通人看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中,孔子却看出了僭越者的险恶用心,这就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飘风之起,起于青萍之末;祸乱之始,始于人心之乱。人心乱则风气不纯正,礼仪的崩坏就是人心沦丧的开始。当人们不再遵守规则规矩时,人心还能好吗?孔子一生都在为维护礼制而努力,面对这种礼崩乐坏的局面,怎么能不发出沉重的感叹呢?孔子在这里不仅是对这三家大夫个人野心和欲望恶性膨胀的忧虑,而且是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礼乐在孔子的心目中不是单纯的娱乐和消遣之用,也不是一种虚幻的形式,而具有着实在的国家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意蕴。大至整个人类,小至一个国家或一个个人,对于有形式或者有意味的内容,至少还是应该有所追求有所尊重吧?人们总是期望形式和内容能够臻于完美的境界,所以,它的消失殆尽,怎么能不让人感到心情沉重呢?

飘风起于青萍之末/《〈论语3.2〉解析》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