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
击 鼓
——遥无归期之征夫的内心情怀

《毛序》说:“《击鼓》,怨州吁也。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其实,这是一首戍卒思归不得的诗。
【原文】
击鼓其镗(tānɡ)⑴,踊跃用兵⑵。
土国城漕⑶,我独南行⑷。
从孙子仲⑸,平陈于宋⑹。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yuán)居爰处⑺?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⑻?于林之下。
死生契(qiè)阔⑼,与子成说⑽。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xū jiē)阔兮⑾,不我活(huó)兮⑿。
子嗟洵(xún)兮⒀,不我信兮⒁。
【注释】
⑴ 镗(tānɡ):象声词,鼓声。
⑵
踊跃:跃起,耀武,争雄。《朱熹集传》:“踊跃,坐作击剑之状也。”
⑶
土:用作动词,指修建土木。国:国都。城:用作动词,指筑城。漕:卫国的地名,今河南滑县东南。
⑷ 南行:往南边去。
⑸
从:跟随。孙子仲:人名。
⑹
平:平服。陈、宋:国名。
⑺ 爰(yuán):于。疑问代词:何处。居:住,住宿。处:歇,休息。
⑻ 求:寻求,寻找。
⑼ 契(qiè)阔:劳苦,勤劳。另一说为离合,契为聚合,阔为久离。
⑽
子:指征人的妻子。成说:成约,成议。
⑾ 于嗟(xū
jiē):叹词,悲叹的声音。阔:久别,疏远。
⑿ 活(huó):“佸(huó)”的假借字,相会。
⒀ 洵(xún):疏远。
⒁ 信:信用,守信,守约。
【译文】
军鼓敲得镗镗作响,
奔腾跳跃操练刀枪。
国人挑土修筑漕城,
唯独我们去南行出征。
跟随着将军孙子仲,
平服了陈宋两国邦。
战争胜利了还不让我们回归家乡,
郁郁胸中积满了愁苦忧伤。
哪里是我居住和歇休的地方?
在何处丢失了我亲密的战马?
现在到什么地方去寻找?
想必在那山坡的树林下。
生离死别千万里遥遥相隔,
没有忘记别离时的山誓海盟:
我曾深情地拉着妻子那勤劳的双手,
信誓旦旦打完仗就立即回去与你白头偕老。
可叹啊我们阻隔着千山万水,
恩爱夫妻难以达到团圆相聚。
可悲啊我们离别得如此长久,
偕老白头的誓言要成为空谈。
【解析】
遥无归期之征夫的内心情怀
丈夫被征兵役远赴边关,撇在家里伺候公婆养育子女的妻子心有怨尤,在外从军打仗的征夫同样心怀幽怨。无论男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忧愁幽怨是人类的共同价值取向。
强盗们驾着战车端着刺刀,杀气腾腾地闯进了我们美好的家园肆意烧杀掳掠,在此国难当头之际,匹夫有责。尽管你再不愿意打仗,也不得不扛起那怕是最最原始的大刀长矛,也只得与敌人兵戎相见,拼个你死我活了。制止战争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正义战争,反抗侵略是天经地义的,自卫还击是那样地顺理成章。在国家存亡民族危急的关键时期,无论是热血男儿,还是柔弱女子,只要还有一点点不屈的精神,都会义无反顾地走上挽救国家民族的战场,并演绎出令子孙后代回肠荡气的英雄壮举。
但是,战争却并不全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更多的却是不义之战。我国的春秋时期其实就是一个“无义战”时期。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纵观历史上的所有战争,绝大多数是当权者们互相争夺的打斗场。所不同的是,战争的发动者远离战场,躲在后方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却把无数毫无瓜葛的平民百姓驱上战场,逼迫他们去向毫无仇恨的同类们大开杀戒。在“从军打仗不知为哪般”之时,身上的铠甲刀枪便成了沉重的枷锁镣铐,一旦身死疆场,还不知变作了游荡在何处的孤魂野鬼!
对于战争的发动者和战争的参与者来说,反差是如此之大。一方是酒池肉林歌舞升平,一方是破衣烂衫效命沙场。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那些“肉食者们”把受苦受难卖命送死的恩赐赏给了小民百姓,小民百姓能没有怨尤吗?翻开中国古代的诗史,诉说征夫怨妇无限哀愁的诗歌如汗牛充栋,不可胜数,蔚成奇观,足以说明在人类的发展史上,这种“‘神仙’打仗、百姓遭殃”的悲剧实在太多了。
战争处于短兵相接之时,不是你死就是我死,人们为了生存,哪怕是比对方多活一个时辰或者一分一秒,士卒们也得奋力拼杀。战争短暂的停息之时,那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精疲力尽、身上沾满不知何人鲜血的士卒们,眼望着尸横遍野的战场,能不忧心如焚吗?抬头望见满天繁星,在繁星照耀的那一边,自己的妻子儿女不正在为自己的命运牵肠挂肚吗?战争就是这样的残酷,今日的幸存者,明日可能就会象眼前的别人一样,成为一具新的无名尸首!
二十世纪,西方出了个“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海明威,他也写过类似中国古代从军打仗的小说。其中有一本叫《永别了,武器》,书中的主人公受伤之后,悟到不知为谁而战的残酷战争与追求个人幸福是两码事后,于是就携了漂亮的女护士,逃离了那些“肉食者们”自以为神圣的战场。这不是牵强附会,兴许海明威也从我们老祖宗那里得到了灵感呢。总之,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也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道理是一样的。平心而论,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和尸横遍野,怎么能比“老婆孩子热炕头”有魅力呢?哪个好男儿不愿意躬耕事父母,与妻儿老小厮守一起,过一种宁静而恬淡的田园生活呢?战争是弱肉强食的把戏,它是属于达官贵人的游戏,与平民百姓来说是不挨边的。无论哪一方获胜,平民百姓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那些大腹便便的家伙们,不过是在用老百姓的血肉之躯,构筑他们的乐园罢了。当然,我们在前边已经说过,那种奋起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不在此例。但是,毕竟是狗咬狗的不义之战要远远地多于正义之战了。就拿今日的“世界宪兵”来说,想打谁就打谁,说到底,还不是为了掠夺人家的财富吗?那些身死异国的士兵们又得到了什么?
战争的策划者和发动者们,总会有他们自己的理由和逻辑。而卖命送死的征夫们,也可以有自己的追求和怨恨。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平民百姓的儿女情长,恩爱夫妻的蜜意深情,恐怕比起那些血腥的战争来,更能让平常人和平常心引起强烈的共鸣。因此,诗作者满怀深情为征夫们的怨恨唱一曲同情的赞歌,也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但是,唱一曲同情的赞歌,毕竟不如没有战争的好。愿世间的人们都能和睦相处,让人类远离战争的摧残,的确应该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让战争见鬼去吧!等到我们的后代不知战争为何物的时候,那该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卷呢?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