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风.国风.召南.草虫》解析

标签:
忧思草虫巢菜蚱蜢南山诗经文化 |
分类: 《诗经》解析 |
【原创作品】
草
——悲欢离合中的期盼
《毛序》说:“《草虫》,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实际上,这是一首采野菜的妇女迫切思念丈夫的诗。
【原文】
喓喓(yāoyāo)草虫⑴,趯趯(tìtì)阜螽(zhōnɡ)⑵。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亦既觏(ɡòu)止⑶,我心则降(xiánɡ)⑷。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jué)⑸。
未见君子,忧心惙惙(chuò chuò)⑹。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yuè)⑺。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wēi)⑻。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⑼。
【注释】
⑴ 喓喓(yāoyāo):虫叫的声音。草虫;草中的虫子,指蝈蝈。
⑵ 趯趯(tìtì):跳跃的样子。阜螽(zhōnɡ):蝗的幼虫,或指蚱蜢。
⑶ 觏(ɡòu):同“遘(ɡòu)”,遇见。
⑷ 降(xiánɡ):放下。也可解为欢悦,悦服。
⑸ 蕨(jué):蕨菜。
⑹ 惙惙(chuòchuò):忧愁不安的样子。
⑺ 说(yuè):通“悦”。
⑻ 薇(wēi):大巢菜,亦名草藤,野碗豆类植物,亦称巢菜。
【译文】
不懂忧愁的蝈蝈在草丛中喓喓鸣叫,
不知疲倦的蚱蜢在草地上蹦蹦跳跳。
久未看见我那可怜的心上人啊,
忧愁的心绪不得安宁。
一旦见到久别的他,
一旦与他在此刻邂逅相遇,
我这颗时刻挂念他的忧心才能放下。
登上那高高的南山坡,
采挖鲜嫩的蕨菜。
久未看见我那可怜的心上人啊,
忧愁的心绪似煎如熬。
一旦见到久别的他,
一旦与他在此刻邂逅相遇,
我才能满心喜悦其乐陶陶。
登上那高高的南山坡,
采摘青绿的薇菜。
久未看见我那可怜的心上人啊,
心中的悲伤难以言说。
一旦见到久别的他,
一旦与他在此刻邂逅相遇,
我这颗心才能平静舒坦又欣慰。
【解析】
悲欢离合中的期盼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离别与相思也就成了人类精神生活的一大主题,成为了文人墨客乃至普通百姓讴歌经久的对象。
离别中有忧思,相聚中有喜悦,聚聚散散,合合离离,是人生永恒的生存状态,也是人类可歌可泣的永恒源泉,是古往今来的人们长久吟咏的永恒主题。
相聚中有喜悦,长年相厮守,日月淡如水。虽然平平淡淡是真实,是实在,是踏实,可以长久永恒,在平淡中男耕女织,丈夫捕鱼打猎,妻子相夫教子,夫妻间举案齐眉,倒也其乐融融,但毫无起伏的平淡又容易枯燥乏味,沉闷琐碎,积存着厌倦,萌动着不满,看似平平淡淡却潜藏着危险。
离别中有忧思,小别胜新婚,久别盼重逢。虽然艾艾戚戚是浪漫,是热烈,是冲动,可以在离别期间以想象作为心灵的慰籍,可以波澜起伏,在平静中泛起层层涟漪,但期盼中既有忧伤也有怨忿,短暂相聚时的激情澎湃之后又难以持久难以稳定,看似如胶似膝同样也充满危险。
尽善尽美的境界,大概只存在于想象之中。二人世界的尽善尽美,大概就存在于有分有合之中。忽而离别,忽而相聚,这虽然是两种不可同日而语、不可相互替代的生存状态,但却可以相互补充。枯燥的平淡,危险的浪漫,虽然形式不同,却一样使人心绪不宁。相聚中想着可能有的分别,就格外珍惜这难得的聚首;分离中渴盼着下一次的相聚,心中时刻渴望着聚首的甜蜜,感情便在其中不断地升华。因此,理想的婚姻,就既需要平淡真实,也需要有激情浪漫,既要有油盐酱醋锅碗瓢盆的细碎,也要有潇洒旷达奔放热情的脱俗。这种理想的境界是难以企及的。正因为难以企及,才越发显得金贵;正因为难以企及,才越具有了存在的价值。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座标,指明了一个方向。如果你想使自己的婚姻更加稳固,不妨作一次短暂的小别。地域阻隔的两相分离,使人思念绵绵,虽则有痛苦的煎熬,内心之中更多的却是寄托。再次相逢后,即使平淡琐碎,沉闷乏味,甚至味同嚼蜡,充满烟火气息,但内心之中却有了依靠。有了这种寄托和依靠的踏实,就不再畏惧道路的坎坷和生活的艰辛,婚姻之舟就会乘风破浪直达终点。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